收到很多私信都在问:"张老师,我就是个月薪8000的普通打工人,花15万读西北大学MBA值不值?"今天我就拿自己带过的37个学员的真实案例,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。
先看最实在的——课程到底教啥有用的?他们的《商业数据建模》课特别接地气,去年双十一就有学员用课堂教的用户画像模型,帮自己开网店的老婆优化了选品策略,当月销量直接翻倍。还有《组织行为学》课程,去年有个在国企待了8年的学员,就是靠着课堂学的跨部门沟通技巧,成功竞聘上了部门主管。
再说说校友圈子这个隐形福利。上周刚帮学员对接了一个做建材生意的校友,两人合作拿下了万达的装修项目。西北大学MBA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校友企业招人优先考虑自己人。去年光我知道的就有6个学员通过校友内推进了世界500强。
不过有三类人我真心不建议报:第一种是想着混文凭的,现在毕业论文查重率卡在8%以下;第二种是月收入低于6000的,毕竟两年15万的学费不是小数目;第三种是工作太忙经常加班的,周末两天全要上课,去年就有学员因为频繁请假被劝退了。
现在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回报率。根据我们跟踪的数据,毕业3年内的学员平均薪资涨幅在40-65%之间。特别有意思的是,有个做会计的学员转型做投行,现在年薪直接破百万。但要注意的是,这个证书不是万能钥匙,关键还是看你怎么用学到的资源。
对了给个实在建议:如果你现在卡在主管升经理这个坎儿上,或者想转行没门路,或者自家生意遇到瓶颈需要资源,这个钱花得值。但要是单纯为了面子或者跟风,劝你还是把钱存着更实在。
西北大学MBA申请“躲坑”诀窍:这五种人千万别来读
第一种:没工作经验就想“混文凭”的
西北MBA可不是给小白“镀金”的地方。学校官网明确要求至少2年以上全职工作经验,实际录取的平均年限在5年左右。课堂讨论的案例都是实打实的商业问题,如果你连团队协作、项目推进都没经历过,大概率会跟不上节奏。
更现实的是,同学之间互相分享行业资源、跳槽机会,你没点职场积累,连话题都插不上,说一千,道一万可能变成“透明人”。
第二种:指望读个MBA立刻涨薪翻倍的
“读完MBA年薪百万”这种鸡汤,听听就算了。西北的MBA确实能帮你打开职业天花板,但前提是你得清楚自己的方向。
有人读完转型成功进了投行,也有人因为盲目转行反而水土不服。学校能给你平台和资源,但具体怎么用,全看个人规划。如果只想靠一纸文凭让老板给你升职加薪,不如直接去谈涨薪更实在。
第三种:讨厌团队作业的“独狼型选手”
西北MBA的小组作业多到怀疑人生!从案例分析到模拟商战,几乎每门课都要和同学组队。如果你习惯单打独斗,或者总想当“甩手掌柜”,趁早绕道。
这里的小组成员背景多元——可能有创业老板、外企高管,也有技术大牛。大家的沟通风格、决策习惯天差地别,磨合起来很考验情商。怕麻烦、怕冲突的人,读起来会非常痛苦。
第四种:经济压力大,指望“低成本读书”的
西北MBA的学费加上生活费,两年下来接近60万。虽然学校有奖学金和贷款渠道,但竞争激烈,不是人人能拿到。
更扎心的是,如果你辞职全职读书,还得算上损失的工资收入。如果手头紧,或者对投资回报率特别敏感,建议慎重。别为了读书背上巨额债务,说一千,道一万发现回本周期比想象中长得多。
第五种:单纯跟风,没有明确目标的
“同事都在读MBA,我也读一个”“听说能扩大朋友圈子,先报了再说”——这种心态最危险。西北的课程强度大,作业和社交活动会占用大量精力。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(比如转行、创业、补足管理短板),很容易中途心态崩掉。
见过不少同学,第一学期激情满满,第二年就开始划水,说一千,道一万草草毕业,资源和机会都没用上,纯属凑热闹。
西北MBA适合那些清楚自己要什么、愿意为长远目标投入的人。如果你不符合上述“雷区”,又有足够的准备,这个项目可能会成为职业转折的关键一步。但如果中了以上任意一条,不妨再想想:同样的时间和金钱,是不是有更适合你的选择?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