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留学圈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10个咨询澳洲商科的人里,有7个会问到麦考瑞大学MBA的就业情况。我特意走访了3位不同届的毕业生,结合学校最新发布的《2023年就业质量报告》,给大家掰扯掰扯这个"年薪谜题"。
先说个真实案例:2019届的Jason,之前在上海做市场主管,读完MBA后进了悉尼的科技公司。第一年税前9.8万澳元(约合47万人民币),第三年涨到13.2万澳元。他说最值钱的反倒不是工资,是公司给的股票分红,去年光这部分就有2万澳元。不过悉尼房租也确实贵,两居室公寓周租要750澳元。
从官方数据看,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是10.3万澳元,但要注意这个数字的构成:
1. 本地就业的占78%,平均薪资10.8万
2. 回国的22%里,北上广深岗位集中在12-18万人民币区间
3. 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比应届生高15%-20%
4. 进四大会计所的比进科技公司的低1.5万左右
有个冷知识很多人不知道:麦考瑞的实习安排直接影响最终薪资。他们和20多家ASX200企业有合作,像Westpac银行、澳新银行这些,实习期间表现好的基本都能转正。去年有个女生在安永实习期间参与并购项目,还没毕业就拿到12万年薪offer。
要说影响薪资的关键方面,除了专业方向(金融方向普遍高5%-8%),更重要的是语言能力。有个2018年的学长,虽然GPA只有3.0,但雅思口语8分,面试时把本地面试官聊嗨了,说一千,道一万拿到比预期高20%的薪资。反观有些同学虽然成绩好,但职场英语不过关,找工作就费劲。
现在说点大实话:别光盯着平均数。我认识的毕业生里,混得最好的在投行拿18万澳元,也有在中小公司拿8万出头的。关键看三点:实习期间能不能抓住机会、有没有考下CFA/CPA这些硬证书、以及最重要的——能不能融入本地商业圈。有个校友每周参加行业酒会,三年内薪资翻倍,这可比死读书管用多了。
学姐提醒下,考虑回国发展的要注意时间点。国内HR现在精得很,会查你毕业那年的澳洲整体就业形势。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毕业的,就算个人能力再强,薪资谈判时也会被压价。建议毕业前半年就开始关注国内的招聘动态,很多企业提前一年就开校招了。
麦考瑞大学MBA申请需要哪些条件?最新要求整理
一、学历门槛:本科毕业是基础,专科也能“搏一搏”
硬指标:
必须持有正规大学的本科学位证,且平均成绩达到65%以上(按澳洲分数标准,相当于国内百分制的70-75分)。
如果本科专业和商科无关(比如学的是工程或文科),别慌,学校接受跨专业申请。
特殊情况:
专科毕业的同学也有机会!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至少有3年全职管理工作经验;二是额外提交一份2000字的职业成就说明,重点展示你的实战能力。
二、工作经验:不是必须,但“有比没有强”
和许多名校MBA不同,麦考瑞官方并不强制要求工作经验。但根据往届申请情况来看,80%以上的录取者都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。如果你是应届生,建议在实习经历或项目成果上多下功夫,比如参与过企业咨询项目或创业实践,都能加分。
三、英语成绩:雅思托福都能用,分数别踩线
2024年语言要求:
雅思总分6.5,单项不低于6.0;
托福网考总分83(写作21,口语18,阅读13,听力12);
PTE学术考试总分58,单项不低于50。
划重点:
如果英语成绩差半分(比如雅思6.0),可以申请配语言班。但注意,商科语言班通常要求雅思总分6.0起配,别等到说一千,道一万才考试!
四、申请材料清单:别漏了这些“关键道具”
1. 成绩单:中英文盖章件,如果学校不给英文版,找公证处翻译;
2. 个人简历:重点突出管理经验和项目成果,别写成流水账;
3. 推荐信:至少1封学术推荐信+1封职场推荐信,找直属上司比找大老板更管用;
4. 个人陈述(PS):500字以内,说清楚“为什么选麦考瑞”和“你能带来什么”,避免空话套话;
5. 附加材料(非必需):比如GMAT成绩(600分以上有竞争力)、创业证明、行业证书等。
五、时间规划:避开这三个“坑”
1. 别卡截止日期:2024年第一学期申请11月底截止,第二学期5月底截止,建议提前2个月准备材料;
2. 警惕认证时间:国内学历要通过VETASSESS或AEI认证,耗时4-8周;
3. 面试准备:部分申请人会收到15分钟视频面试邀请,问题多是“职业规划”和“案例分析”,提前模拟几次。
学姐提醒一句,麦考瑞MBA每年竞争最激烈的是3月入学批次,如果背景不算特别突出,不妨考虑7月批次申请。准备好材料就抓紧行动,祝你好运!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亚琛工业大学mba聚焦实战技能,掌握高薪机会!(亚琛工业mba实践机会与薪资前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