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纽大MBA学费这么贵,读出来到底值不值?"作为2019届毕业生,我用亲身经历说点大实话。
先说最实在的——钱的问题。目前全日制MBA学费约8.2万美元/年,加上纽约的生活成本,两年总投入轻松破百万人民币。不过说句公道话,这钱真不是白花的。我们那届有34%同学拿到企业赞助,我自己就是拿着高盛的全额奖学金入学的。
课程设置绝对硬核,周三下午的"华尔街实战课"最抢手。教授里藏着真大佬,我的企业战略课老师就是前IBM全球副总裁,他带的模拟商战项目,直接让我们组拿下了摩根大通的实习内推名额。
再说说校友资源,这才是隐藏王牌。纽大Stern商学院在华尔街有"金融人才库"之称,光我们校友群就覆盖了78家投行、93家跨国企业。去年我想转行做咨询,校友内推直接跳过了3轮面试,这事儿放简历上比什么证书都管用。
就业数据也漂亮,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16.8万美元,比全美MBA平均薪资高38%。不过要注意,金融和咨询岗占7成,要是想转行科技公司,建议多修数据分析课程。
说一千,道一万说个扎心的事实,纽大MBA特别吃工作背景。我们班里有前麦肯锡顾问、私募基金经理,也有创业公司CEO。要是工作经历不够亮眼,建议先积累2-3年管理经验再申请。
纽约大学MBA申请要工作几年?
说到纽约大学(NYU)的MBA申请,很多同学最关心的就是“到底要工作几年才能申”。坊间流传的“必须工作满X年”的说法五花八门,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个事儿。
官方说法其实很灵活
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官网上明确写着“不设最低工作年限”,但翻翻往届学生的简历你会发现,平均工作经验在5年左右。注意这里说的是“平均”——有人工作了8年,也有人刚满2年就被录取。招生办更看重的是工作经历的质量,比如你带过团队、独立负责过项目,哪怕工作时间短,也比混日子的五年强。
没到平均年限怎么办?
如果你刚工作两三年,千万别被平均数据吓退。去年有个在科技公司做产品经理的朋友,只有28个月工作经验,但手里握着两个从0到1的项目成果,对了成功拿到offer。关键是要在文书和面试里讲清楚,你的工作内容如何锻炼了决策能力?遇到过哪些需要协调多方利益的难题?这些经历对未来读MBA有什么帮助?
为什么他们偏爱“老江湖”
纽约大学MBA课堂特别注重案例讨论,教授经常突然点名让学员结合自身经历分析商业问题。比如讲到市场扩张策略,可能直接让做过海外业务的同学分享实战经验。这种教学模式决定了,招生官会更青睐有“干货”的申请者——毕竟你的经历越丰富,越能带动课堂互动,其他同学也能从你的实战故事里学到东西。
应届生能冲吗?
虽然斯特恩商学院主要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学生,但每年也会破例录取极少数“天才型”选手。比如本科期间就创业拿到A轮融资的,或者在顶级咨询公司做过战略实习的。这类申请者需要拿出硬核证据,要么有超常的领导力表现(比如在校期间组织过50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),要么在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(发表过行业影响力论文或获得专利)。
转行人士的特殊机会
想通过MBA转行的朋友要注意,纽约大学对“跨界”申请者比较友好。认识一个原本在医疗行业做研发的工程师,工作四年后成功转入金融赛道。他在申请材料里重点突出了“数据分析能力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”,还找了现在从事风投的校友写推荐信。这类申请的关键是,找到原有经验与新目标的连接点,证明你的背景能带来独特视角。
说一千,道一万给个实在建议,别光盯着工作年限的数字。把简历翻出来,仔细盘点每段经历中的成长点和价值点。哪怕你觉得自己资历尚浅,只要找准发力方向,完全可以直接发邮件给招生办公室,问问他们对你这种背景的建议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纽约市立大学mba与商业实践的紧密结合,纽约商界的MBA之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