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:"一姐妹哈,我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,存款30万想读个在职MBA,听说鲁汶大学荷兰语项目挺便宜,但不会荷兰语能行吗?"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。
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钱的问题。鲁汶大学荷兰语MBA学费确实比英美项目便宜不少,官方标价2.3万欧元(约合18万人民币)。不过要注意三个隐形开支:第一是语言班费用,就算你过了入学门槛的B2水平,想要听懂商科专业课,至少得再砸3-5万报强化班;第二是每年至少2次的比利时往返机票,三年下来又是小2万;第三是论文阶段可能要住校3个月,生活费又得预备3万左右。这么算下来,没30万真打不住。
再说说实际就读体验。我去年采访了3个在读学员,发现两个扎心真相:一是虽然授课语言是荷兰语,但教材和案例讨论全英文,相当于要同时掌握两门外语;二是比利时本地学生占比超7成,他们从小接受双语教育,课堂讨论根本插不上话。有个青岛姑娘跟我吐槽:"小组作业时我就像个哑巴,对了全靠中国同学抱团取暖。"
不过要说值不值,还真得看个人情况。三类人特别适合这个项目:第一类是在中比合资企业工作的,比如化工、生物医药行业的;第二类是有移民比利时打算的,这个学历在当地认可度超高;第三类是纯粹想拿欧盟居留卡的,毕竟读书期间允许家属合法居留。
这里要泼个冷水,如果你指望靠这个文凭回国进大厂,可能要失望了。国内HR更认KU Leuven的英语项目,很多压根分不清荷兰语项目和英语项目的区别。有个北京小伙花了28万读完,回国面试时被质疑:"你这荷兰语MBA,该不会是野鸡项目吧?"
说一千,道一万给个实在建议:要是你存款刚好30万,不如考虑波兰或捷克的英语MBA,虽然学校排名稍低,但省下10万语言培训费,还能多去5个国家交流。要是铁了心想去比利时,先把荷兰语学到能看新闻的水平再申请,千万别相信"零基础入学"的宣传话术。
鲁汶大学荷兰语MBA真实就读体验:上课像听天书?
"刚来鲁汶那会儿,我连咖啡厅点单都要比划手势,更别说用荷兰语上金融课了。"今年刚从鲁汶大学MBA毕业的一姐妹,在布鲁塞尔街头的咖啡馆里笑着和我吐槽。作为全比利时唯一纯荷兰语授课的MBA项目,这个专业到底值不值得读?今天就带大家看看真实的学生日常。
一、上课像听天书?先别慌
开学第一天,市场营销课的教授用荷兰语噼里啪啦讲消费者行为理论时,80%的国际生都在偷偷用手机查翻译。但别被吓跑——学校早就准备了"软着陆"方案:
1. 课前48小时就能拿到课件,提前查专业词汇
2. 每节课配实时字幕投屏(可切换英文)
3. 本地同学自愿当"翻译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"
"第二个月开始,居然能听懂案例分析里的冷笑话了。"来自浙江的Lina说,关键是要敢开口错。教授们特喜欢打断学生问"用荷兰语怎么说这个术语",把课堂变成大型语言实训现场。
二、作业比熬夜更狠的是...
每周雷打不动的三件事:
周三下午4点的小组pre(必须用荷兰语)
周五交的行业分析报告(允许30%英文内容)
随机出现的企业参访任务(比如去安特卫普港用荷兰语采访物流主管)
最要命的是期末的模拟商业谈判——5人小组要分别扮演资方、工会、政府代表,用荷兰语battle裁员方案。德国同学Max吐槽:"我那塑料荷兰语把裁员谈判硬生生变成了相亲现场!"
三、别以为只有课堂苦
在鲁汶生活本身就是沉浸式语言课:
超市买菜得看懂"aardappelen"(土豆)和"wortelen"(胡萝卜)
租房合同的法律条款连本地人都要查字典
酒吧看球赛时,比利时大叔会突然考你"越位"的荷兰语说法
但这里的生活成本真香:合租公寓每月350欧搞定,学生食堂3.5欧能吃上热腾腾的stoofvlees(炖牛肉),二手自行车市场30欧就能淘到代步神器。
四、教授们的反差萌
教战略管理的Jansen教授上课时严肃得像银行行长,下课后会拉着学生去百年酒吧喝Trappist啤酒。有次他听到中国学生把"市场份额"说成"市场饺子",笑到啤酒沫沾满胡须,第二天还特意做了份"商务荷兰语防坑攻略"。
五、就业敲门砖真管用?
虽然全程荷兰语授课,但毕业生去向意外多元:
35%进入比荷卢地区的跨国企业(联合利华、拜耳等)
20%选择本土初创公司(学校与根特科技园有合作)
15%继续读博(鲁汶的欧盟研究项目超给力)
校友会还藏着个隐形福利——每年6月,安特卫普的钻石商会大佬们会来挑中文好的毕业生,毕竟中国市场的订单可不会说荷兰语。
现在一姐妹在布鲁塞尔做跨境业务,他说最怀念的还是凌晨两点和意大利室友挤在厨房,边煮泡面边用四国语言混搭着讨论作业的日子。要是真考虑来读,记得多带几包火锅底料——这儿的华人超市卖的可比学费涨得快多了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