萨里大学MBA课程值不值得读,特别是听说光必修课就要花30万学费。作为去年刚毕业的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唠唠这三门"烧钱课"的真实含金量。
第一块硬骨头是"战略决策模拟舱"。这课每周都要做商业沙盘,记得有次我们小组接手虚拟企业,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定价,整整48小时没合眼。教授会突然丢出政策调整或行业黑天鹅事件,逼着我们在15分钟内做决策。虽然当时骂骂咧咧,但后来跳槽面试时,那些被虐出来的数据敏感度真帮我拿下了offer。
第二门烧脑课叫"全球商业实验室",名字听着玄乎其实就是跨国实战。我们组当时对接的是曼彻斯特的老牌纺织厂,要帮他们开拓东南亚市场。最刺激的是课程中期突然要飞吉隆坡做实地调研,机票酒店都得自己垫付。不过也正是这次经历,让我学会了怎么用TikTok直播卖传统布料,现在这技能成了我的副业收入来源。
第三门课是"领导力熔炉",绝对的心理素质训练营。有次角色扮演我被指定为危机中的CEO,面对模拟的罢工事件、媒体围堵和股价暴跌,要在半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。最绝的是教授还请来了真正的企业高管当评委,当场点评你的每个微表情。现在遇到再难缠的客户,都能保持"职业假笑"了。
可能有朋友要问:花30万就学这些?我毕业时算过笔账:三门课配备的导师都是给世界500强做过咨询的大牛,每次作业反馈都精确到标点符号;课程用的商业数据库年费就要8万英镑;更别说那些企业参访机会,光进BBC总部参观那次,就认识了现在的直属上司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三门课淘汰率确实高。我们那届有个做投行的老哥,因为两次小组作业拖后腿直接被劝退。建议想报名的做好三点准备:1.提前练好英语会议记录速度 2.买个耐造的笔记本电脑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3.至少准备5万应急资金应付突发任务。
萨里大学MBA淘汰率最高的三个月份预警
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冲着萨里大学MBA的实践性申请入学,但总有人中途“翻车”。根据往届学生反馈和课程安排规律,有三个月份特别容易“踩雷”。准备入读或正在读的同学,赶紧记好这些关键时间点。
第一个高危月:1月
1月份是萨里MBA的“魔鬼过渡期”。圣诞假期刚结束,学生容易松懈,但课程节奏却突然加快。比如战略管理、财务分析两门核心课的期中报告和小组展示扎堆在1月中下旬提交。不少同学因为假期没提前准备材料,临时抱佛脚导致报告质量不达标。
“老江湖”建议:圣诞假期至少留3天整理课程资料,把小组任务分工提前写到邮件里确认。别等到开学再约队友——那时候大家可能都在倒时差。
第二个高危月:5月
5月的淘汰主要来自“双线作战”。既要应付期末考试,又要开始准备暑期实习或毕业论文选题。萨里MBA有个硬规定:期末考试单科低于50分直接补考,同一学年挂科超过两门可能劝退。去年有学生同时栽在市场营销和运营管理两门开卷考试上,问题就出在没吃透案例分析模版,光抄课件反而丢分。
应对技巧:4月底就找导师过一遍论文方向,避免5月临时改题。考试前两周参加学院的模拟评分工作坊,亲自体验教授怎么打分。
第三个高危月:9月
9月的淘汰集中在延期学生身上。萨里MBA允许挂科后重修,但次年9月前必须通过所有补考。有些同学以为补考和正考难度相当,结果栽在出新题上。比如商业伦理课去年补考突然改成“直播辩论”,要求当场回应评委的刁钻提问,没准备应变策略的直接低分。
关键提醒:补考前务必确认考核形式是否有变,直接打电话问课程主管比查邮件更靠谱。找往届补考生要最新真题,很多题库每年3月更新。
个人观察:
萨里MBA的淘汰机制其实有规律可循——它卡的不是分数而是学习节奏。教授们最看重三点:按时提交的纪律性、小组作业的主动贡献、面对反馈的改进速度。曾见过有学生期末考试70分却被约谈,原因是三次作业迟交;也有补考生分数刚过线却被表扬,因为整改报告写了12页改进方案。
建议新生开学就在手机设三个闹钟:
1. 每门课作业截止前48小时提醒
2. 每两周主动约导师喝一次咖啡
3. 小组会议后立即发讨论纪要给组员确认
这些细节比通宵复习更能降低风险系数。
对了说句实在话:萨里MBA的淘汰率看着吓人,但真正用心跟紧学校节奏的,基本都能平稳过关。关键是把“应急冲刺”变成“日常习惯”,毕竟教授们更看重持续进步而不是某次爆发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