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很多私信问秘鲁天主大学的MBA项目,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唠唠。先说说基本情况,这学校在秘鲁排名前三,商科是王牌专业。他们的MBA分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授课,对语言有一定要求,但不用怕,雅思6.0就能申。
课程设置挺有意思的,除了常规的管理课,还有拉美市场专题。比如他们有个"安第斯经济圈商业实践"的课,这在其他国家的MBA里很少见。老师都是实战派,有个教授以前在秘鲁央行当过顾问,上课直接拿真实经济数据当案例。
学费方面,折合人民币大概18-20万,跟国内某些中外合办项目差不多。但要注意生活费,利马物价跟国内二线城市差不多,租房每月2000左右能搞定。毕业难度中等,按时交作业+论文答辩就能过,学校不会故意卡人。
特别适合三类人,①在拉美有业务的打工人 ②想低成本留学的 ③需要快速拿正规学历的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个学历回国做留服认证没问题,但企业认不认要看具体情况。建议提前打听下目标公司的要求。
还出了个新政策,2024年入学的可以选线上+线下混合制。这对在职的人来说方便多了,前期网课打基础,说一千,道一万去秘鲁待3个月就行,省时又省钱。
南美洲MBA项目“防坑”攻略
想在南美洲读MBA?这片大陆的教育资源丰富,文化多元,但选项目时稍不注意就容易踩坑。今天咱们就聊点实在的,从学费、课程质量到生活细节,手把手教你避开那些“隐形雷区”。
一、别光看排名,这些学校性价比更高
很多人一提到选校就盯着国际排名,其实南美洲不少本地强校在区域内认可度极高,但排名未必靠前。比如巴西的圣保罗大学(USP)商学院,学费不到欧美同类项目的三分之一,但师资和本地企业资源扎实,尤其适合想深耕拉美市场的同学。
阿根廷的IAE商学院也是“低调实力派”,课程侧重实践,经常安排学生参与当地企业的真实项目。建议多查查本地企业招聘偏好——有些公司甚至点名招特定学校的毕业生。
二、学费低≠总成本低,这些开销容易被忽略
南美洲部分国家汇率波动大,比如阿根廷比索,年初和年末的学费换算成美元可能差出一倍。最好选择学费直接用美元结算的项目,或者提前锁定汇率。
生活成本也要细算,巴西里约、圣保罗的房租堪比欧洲小城,而哥伦比亚的麦德林、秘鲁的利马物价就亲民不少。一个小技巧——联系在读学生问真实开销,论坛里那些“月均500美元”的攻略,可能没算上周末聚会和短途旅行。
三、语言关不是“能沟通”就行
西语或葡语水平直接决定课堂体验。有的学校宣传“英语授课”,但小组讨论时本地同学一激动就切换成母语,你只能干瞪眼。建议,
1. 入学前至少学到B2水平,别信“来了自然就会”这种话;
2. 选课避开“拉美经济政策”这类高度本土化的课程,除非你政治历史知识储备足够;
3. 提前练好商务用语,比如巴西人谈合作时喜欢先聊家庭,直奔主题反而显得失礼。
四、实习机会可能比你想的更难搞
别以为“靠近亚马逊总部”就能轻松进大厂。巴西的实习签证手续繁琐,很多公司更倾向本地学生。智利的情况稍好,但竞争激烈——一个TIP,多参加行业交流会,南美洲人更看重面对面建立的关系。
秘鲁的利马和哥伦比亚的波哥大有不少初创企业,对国际生包容度高,但薪资可能只有大公司的60%。如果打算长期留下,这些经历反而能帮你快速融入本地商业圈。
五、小心“文化差异”带来的尴尬
南美洲人的时间观念和欧美不同,约好下午2点开会,2点半到场是常态。但这不代表他们不专业,相反,他们对人情关系的重视远超合同条款。
另外,选校时留意当地治安,巴西某些城市的校区位于治安较差的区域,尽量选择提供校车接送或宿舍集中的项目。有个学生亲历——刚去智利时带着笔记本边走边查地图,结果五分钟内被路人提醒了三次“快收起来”。
六、校友网络怎么用才不浪费
南美洲高校的校友圈有个特点,地域性强。比如阿根廷毕业生在乌拉圭、巴拉圭就业有优势,但去墨西哥就可能不如本地校友吃得开。入学后第一时间联系校友会,主动参加行业活动——这边人喜欢在咖啡馆聊合作,一封邮件不如一杯咖啡有效。
七、文凭认证要提前半年准备
打算回国发展的同学注意,南美洲部分国家的学历认证流程复杂。比如巴西需要先到当地外交部公证,再送到中国大使馆认证,整个过程可能耗时4个月。别等到毕业才办,说一千,道一万一学期就得开始跑手续。
写到对了,提个醒,南美洲不是“欧美平替”,它的魅力在于独特的商业生态和生活方式。避开这些坑,说不定你会在马黛茶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