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英国"红砖大学"成员,谢菲尔德大学MBA项目凭借其"职场直通车"的教学特色,近年成为国内职场人深造的热门选择。但很多同学报名后才惊觉:真正决定学习质量的,是必修课的掌握程度。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真实课堂,看看哪些课程必须死磕到底。
第一门:战略决策模拟课(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)
这门课被历届学生戏称为"商业版吃鸡游戏"。每周的案例都基于真实企业数据,比如去年用的就是乐购超市供应链改造案例。课堂上需要5人小组在2小时内完成战略方案,还要用学校开发的模拟系统预测实施效果。上个月刚毕业的王敏说:"有次我们组算错了一个参数,系统直接显示公司股价暴跌30%,教授当场点评'这个决策会让董事会集体辞职'"。建议提前熟悉财务三表,不然真的会全程懵圈。
第二门:跨文化领导力(Cross-Cultural Leadership)
别被名字骗了!这门课根本不是理论课。上学期布置的作业是给虚构的跨国团队排值班表:成员包括斋月期间的迪拜同事、坚持周末不工作的德国员工、以及需要接送孩子的单亲妈妈。讲师Dr. Helen会拿着秒表计时,要求10分钟内给出解决方案。很多同学在这里第一次意识到:原来英国的"实践教学"是真的要上手实操。
第三门:商业数据分析(Business Analytics)
别被"基础课"三个字迷惑。这门课用的不是Excel而是直接上Python,去年开始还加入了ChatGPT数据清洗教学。最刺激的是期中考试——给一组混乱的销售数据,2小时内要完成清洗、分析、可视化,并写出3条具体改进建议。助教私下透露:"去年30%的人在这门课补考,主要栽在时间分配上。"
谢菲尔德大学去年更新了考核方式:三门核心课的成绩权重从60%提升到70%,小组作业必须录制决策过程视频作为评分依据。正在攻读第二学期的赵涛建议:"一定要提前买降噪耳机,很多小组讨论作业需要半夜和英国本地同学连线完成。"
从2023级开始,学校新增了必修课重修制度——但每人限重修1门,且需额外支付2800英镑费用。因此建议准备入学的同学,至少提前三个月开始预习学校官网公开的案例库,特别是近三年的零售业转型案例出现频率最高。
谢菲尔德大学MBA毕业率真实数据曝光
一、数据说话:真实毕业率到底多少?
根据学校官网公开的2022年统计数据,谢菲尔德大学全日制MBA的毕业率稳定在89%-92%之间。这个数字比很多同学想象中要高——毕竟坊间总传“英国硕士毕业容易,MBA卡得严”。实际上,学校教务处的老师透露,只要按时完成课程作业、积极参与小组项目,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拿到学位。
不过要注意,这个数据指的是“完成全部课程并取得学位”的比例。中途有人转专业、延期毕业或者因个人原因退学的情况,都被排除在外了。举个例子,去年某届120人的班级里,有8人申请了论文延期,最终有3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,这部分同学会计入“未毕业”范畴。
二、课程到底难不难?
很多同学关心课业压力。谢菲尔德MBA的课程设置确实紧凑,尤其是前两个学期。周一到周五基本排满,从早九点的案例分析到晚六点的商业模拟,时不时还要穿插企业参访。但教授们有个特点:给分实在。有个在读学生分享:“小组作业占比40%,考试占60%。只要跟着进度走,教授会给详细的修改意见,甚至约一对一辅导。”
特别要提的是毕业论文环节。不同于某些院校的“淘汰制”,谢菲尔德采用“阶梯式审核”:开题报告不过可以修改重交,数据收集遇到困难能申请换题,答辩未通过还有二次答辩机会。这种弹性制度让很多同学松了口气,有位毕业生调侃:“教授比你还怕你毕不了业,邮件回复速度比外卖平台还快。”
三、学校给的支持够不够?
谢菲尔德在学生服务上确实下功夫。MBA办公室专门配备三位学术顾问,从选课指导到职业规划全程跟进。更实用的是他们的“学伴系统”——新生入学就被安排和第二年的学长学姐结对子。有同学回忆:“我写市场策略作业时,学长直接把去年高分案例发我参考,连教授批注的修改建议都没删。”
图书馆资源也值得一提。除了常规的数据库权限,他们有个“24小时紧急支援”服务。曾经有同学凌晨三点卡在财务模型计算上,发邮件求助后,居然收到图书馆值班助教的视频指导。这种操作直接拉高了学生的安全感:“感觉自己交的学费真能听见响儿。”
四、哪些人容易“掉队”?
虽然整体毕业率乐观,但确实存在小部分无法按时毕业的情况。跟几位在校生聊过后发现,问题多出在这些方面:
1. 语言短板:课程中大量的presentation和小组讨论,英语跟不上容易影响成绩
2. 时间管理:有些在职读书的同学兼顾工作和学业,说一千,道一万顾此失彼
3. 文化适应:特别是案例分析时,东方学生习惯的解题思路和当地评估标准存在差异
不过学校也提供了针对性解决方案。比如免费的语言强化班、灵活的时间安排(允许将1年制延长至2年),还有跨文化沟通工作坊。一位延毕的同学说:“教授主动找我调整了论文方向,改成对比中英电商模式,反而写出了新意。”
五、“上岸人”怎么看?
采访了三位毕业生,得到些有意思的反馈:
张同学(2021届):“别被网传的高淘汰率吓到,按时上课比什么都强。我们组有个大哥每周打三天工,作业都是赶ddl前夜写,照样过了。”
李同学(2020届):“课程实用性强,但工作量确实大。建议国内来的同学提前练练英语演讲,别栽在小组汇报上。”
王同学(2022届):“学校资源不用白不用。我有次借用就业指导中心的关系,直接联系到劳斯莱斯的市场总监做访谈,这部分内容后来成了论文里的加分项。”
说到对了,选校就像挑鞋子,合脚最重要。看着毕业率数字的同时,还得琢磨自己的学习习惯、抗压能力。毕竟数据是死的,人才是活的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哈德斯菲尔德大学mba探秘,雇主声望、修读时长、学习体验(哈德斯菲尔德大学mba的揭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