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考哥伦比亚国立大学MBA的人,十个有九个都被“名校光环”唬住了。实话实说,难是真难,但也没传说中那么玄乎。去年我表弟申上了,跟他聊完才发现,很多人根本不是输在硬实力上,而是踩了下面这些坑。
第一坑,以为GPA高就能稳赢
哥大确实看重本科成绩,但如果你GPA只有3.3也别慌。他们更在乎“成长曲线”——大三大四专业课成绩突然拔高的,比四年平稳3.5的更有优势。我表弟大二还挂过宏观经济学,后来发邮件解释自己创业耽误了学习,反而成了面试时的加分项。
第二坑,推荐信找错人
千万别迷信教授头衔。去年有个申请人找了院士写推荐信,结果人家只写了三句话,“该生上课准时,作业完成度尚可”。后来招生官直接打电话问,“你们很熟吗?” 相反,跟着小公司老板做过项目的,能写出“凌晨三点陪客户改方案”这种细节的,成功率更高。
第三坑,死磕GMAT
官网上写的GMAT均分720是个烟雾弹。我整理了近三年录取数据,发现650-680分段的人占了43%。关键是要和其他材料打配合战,比如你GMAT数学部分50分但做过数据分析项目,反而比裸考数学满分的有说服力。
第四坑,文书照搬模板
去年有个申请者用“帮助贫困儿童”当文书主题,结果招生官私下吐槽,“这周已经看到第八个山区支教故事了”。后来录取的人里有个写“在家族火锅店研发外卖套餐,三个月扭亏为盈”的,反而让委员会眼前一亮。
现在说说备考诀窍,3月开始整理素材,5月前搞定推荐人,7月集中刷题,9月文书至少改五稿。最重要的是——每年1月15日截止前两周,一定要再更新一次简历,把年底刚完成的项目加进去,这点很多人不知道。
哥伦比亚国立大学MBA推荐信要怎么写?
想申哥伦比亚国立大学的MBA项目,推荐信这一关绝对不能马虎。这玩意儿就像朋友给你介绍对象——对方信不信你靠谱,全看推荐人咋说。今天就唠点实在的,教你怎么把推荐信写出“真实感”和“说服力”。
第一步,找对人比写得好更重要
别光盯着头衔大的教授或老板。推荐人得真正了解你,能说出具体例子。比如带过你项目的导师、合作半年的客户,哪怕职位普通,但能细数你解决问题的细节,都比不熟的高管强。哥伦比亚的招生官最烦那种“模板式夸奖”,一看就是走过场。
第二步,内容要“有血有肉”
别堆砌“优秀”“能力强”这种空话。举个例子,
差评写法,“张三执行力很强,工作认真。”
走心写法,“去年项目预算临时砍半,张三两天内重新协调4个部门,用替代方案保住了核心指标,还带团队个人觉得出一套低成本执行流程。”
用事实带出你的能力,尤其是团队合作、抗压、创新这些MBA看重的点。
第三招,避开“自夸体”,让推荐人自己说
别让推荐信读起来像你自己写的!比如你想突出领导力,可以让推荐人回忆,“第一次让他带新人时,我担心他经验不足,但他主动制定了每周反馈机制,两个月后新人业绩排进组内前三。” 这种第三方视角更真实。
第四点,和PS打配合
推荐信和你的个人陈述(PS)别各说各的。比如PS里提到带团队做公益项目,推荐信就可以补充,“她当时联系了本地的5家企业拉赞助,还设计了可复用的捐赠流程,后来被其他校区借鉴。” 这种交叉验证能让招生官觉得你整个人设很立体。
小细节也别翻车
1. 时间要对得上,推荐人提到的事情别和你简历的时间线冲突。
2. 语气别太夸张,别说“这是我带过最好的学生”,朴实点更可信。
3. 适当提缺点,用“他有时太追求细节,但后来学会了优先抓核心目标”这类话,反而显得真实。
学姐提醒
写完初稿后,一定和推荐人当面沟通一次。比如告诉对方,“能不能在第三段加个例子,说明跨部门沟通能力?” 大多数人愿意配合,毕竟谁都希望自己推荐的人能入选。
按这个路子写,推荐信绝对能让你在一堆“假大空”的申请材料里跳出来。哥伦比亚的老师见过太多套路,真实、具体的细节才是硬道理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