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普通家庭出身、工作普通的上班族,到底有没有必要花两年时间读台湾中央大学的MBA?"作为去年刚从台中央MBA毕业的“老江湖”,我用亲身经历说说大实话。
第一看学费。台中央MBA总费用约25万新台币(折合人民币5.6万),这个价格在港澳台地区算中等。不过要注意住宿费,台北校区周边租房每月至少8000新台币。我同学里有在桃园租房每天通勤的,单程就要40分钟。
第二看课程强度。每周六全天上课,平时晚上有小组作业。我们班38人,有5个中途退学的都是因为工作突发状况。最夸张的是做半导体销售的小王,有次临时被派去美国出差,硬是带着笔记本电脑在飞机上赶完了市场分析报告。
第三看实际收获。最值钱的是同学资源,我们班有家族企业二代、科技公司中层,还有自己开连锁餐饮的老板。上学期做商业企划时,开咖啡馆的一姐妹直接让我们在实体店做市场调研,这种实操机会在普通院校很难遇到。
我强调一点想申请的朋友:台中央MBA对英语要求不低,去年开始增加全英文小组答辩环节。我同组的阿芬考了三次多邻国才达标,她说比考雅思还折磨人。
台湾硕士申请条件盘懂:非全日制VS全日制怎么选?
不管是非全日制还是全日制,申请台湾的硕士项目都得先满足几个基础门槛。首先,学历上需要本科毕业,持有教育部认可的学士学位证书,部分专业可能要求相关学科背景。其次,成绩单不能太难看,平均分建议在75分以上(百分制),热门专业或顶尖学校会更高。另外,语言成绩也是重点,多数学校要求提供托福(80+)、雅思(6.0+)或汉语水平考试(如华语文能力测验TOP中级以上)。对了,推荐信、研究计划书这些“软材料”也得认真准备,尤其是想申研究型硕士的同学。
二、非全日制硕士:适合哪些人?
非全日制(在职硕士)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灵活。课程通常安排在晚上或周末,方便上班族兼顾工作和学习。申请时,很多学校会明确要求提交在职证明或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,这点和全日制不同。
但要注意的是,非全的学费普遍比全日制高,而且学习周期更长,一般需要3-4年才能毕业。另外,部分专业可能不开放非全名额,尤其是理工科或需要实验室资源的学科。
谁适合选非全?
已经在职场站稳脚跟,想提升学历但不想辞职的人;
经济压力较小(能承担较高学费);
学习目标明确,比如为了晋升或转岗镀金。
三、全日制硕士:传统路径的优势
全日制就是“脱产读书”,适合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人。课程安排紧凑,通常1-2年就能完成学分要求(研究型硕士可能更久)。学费相对较低,尤其是公立学校,加上奖学金机会多,经济压力会小很多。
申请全日制时,学校更看重你的学术能力,比如本科成绩、科研成果、竞赛经历等。如果未来想继续读博或进高校工作,全日制硕士的认可度也更高。
谁适合选全日制?
应届毕业生或暂无工作压力的人群;
想深入学术研究,尤其是计划读博的人;
经济条件一般,需要靠奖学金支持的学生。
四、非全VS全日制,关键区别在哪?
1. 时间自由度:非全上课灵活,但毕业时间长;全日制节奏快,适合集中学习。
2. 费用成本:非全学费高,但能边赚边读;全日制学费低,但可能失去工作收入。
3. 人脉资源:非全的同学多是职场人士,方便积累行业资源;全日制则更容易接触学术圈和导师资源。
4. 未来发展:如果目标是进体制、考公考编,两者学历效力一样;但科研单位或高校更倾向全日制背景。
五、怎么选?看这3点
1. 算清楚经济账:手头紧且想省钱,优先考虑全日制+奖学金;如果不差钱,非全的灵活性更香。
2. 明确目标:单纯要学历“加持”工作,非全够用;想搞学术或转行,全日制更合适。
3. 个人状态:自律性强、能熬夜赶作业的选非全;喜欢校园生活、想专心学习的选全日制。
六、申请时的注意事项
提前查清学校官网信息,确认非全和全日制的具体开课时间、学分要求;
部分专业(比如医学、法律)对非全限制较多,务必提前确认;
研究计划书要“对症下药”,申请非全的可结合工作实际选题,全日制则突出学术创新性;
推荐信找对口的人写:非全申请可让上司或行业前辈推荐,全日制优先找学术导师。
亲情提示一句,台湾各校的申请截止时间差异大,早的在前一年10月就开放,晚的拖到次年5月,千万别错过DDL!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