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个粉丝给我发了私信:"老师,我看中拉萨瓦纳大学的MBA项目两年了,但总听人说水很深?"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帮表弟参谋留学的经历——他差点就掉进中介挖的坑里。今天就给大家掏心窝子说说,报考这个项目要特别注意的9个关键点。
第一坑:学费数字游戏要看清
官网上写的"25.8万全程费用",实际上课发现还要交教材费、案例费、游学费。我接触过的张同学就吃过这个亏,对了多掏了3万多。建议直接给招生办打电话问清:是否包含论文指导费?有没有境外考察的强制消费?
第二坑:课程安排暗藏猫腻
说是周末上课,但有些核心课安排在周五下午。在银行工作的李姐就因为这个差点丢了季度奖金。现在她都是提前三个月就跟单位报备上课时间,建议大家提前要全年课表。
第三坑:师资阵容有门道
官宣的常春藤教授确实有,但很多只来开讲座。真正授课的主力是本校副教授,这点在读的王哥跟我吐槽过。想看真实师资构成,可以去领英搜课程代码,能看到往届学生的课程评价。
第四坑:认证“绊子”最要命
中介最爱吹的"AACSB认证"要看清楚是整体认证还是单项认证。去年有个学员就是被这个忽悠,后来发现只是商科部分专业认证。上教育部涉外监管网查最新认证状态最靠谱。
第五坑:校友资源别幻想
所谓的"全球校友网络",可能只是给你个邮箱列表。真正能用上的人脉,得看在校期间的项目实践。现在在读的小刘就跟我说,他们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导师,反而给了更多实质帮助。
第六坑:毕业论文卡人狠
据教务处老师透露,每年有15%的人卡在论文阶段。不是内容不行,而是格式规范要求特别严。建议开题时就找导师要往届优秀论文模板,能省三个月修改时间。
第七坑:落户政策有变数
很多冲着北上广落户加分来的同学要注意,今年开始部分城市要求提供课程设置对照表。最好提前准备培养方案中关于"创新创业"模块的学时证明。
第八坑:语言门槛藏猫腻
说是全英文授课,但小组讨论时发现过半是中文交流。想要真正提升英语的,建议主动申请国际学生组,或者选修跨境商务实战课。
第九坑:延期毕业代价大
疫情影响下,去年有近三成学员申请延期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延期不仅要交5000元管理费,还会影响推荐信开具时间。建议做好2年半的时间预算。
拉萨瓦纳大学MBA学费贵吗?“上岸人”算笔明白账
学费到底多少钱?
拉萨瓦纳大学MBA项目的学费,根据最新信息,整个课程下来大概在25万到30万之间(具体以学校官网为准)。这个价格包含了基础课程、教材费,还有部分校内活动的费用。可能有人觉得:“这价格比国内某些985的MBA便宜哈!”但先别急着下结论,得看它到底“包不包圆”。
比如,国内一些顶尖院校的MBA项目,学费动辄50万起步,但人家附带的是超强的校友资源和一线城市的实习机会。而拉萨瓦纳大学作为一所国际院校,优势在于全球化视野和小班制的教学模式。如果你冲着“国际化”和“人少老师管得细”去,这价格其实算中等偏上。
隐性成本别忽略
除了明面上的学费,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开销。比如:
1. 生活费:如果校区不在你常住的城市,租房、吃饭、交通这些都得算进去。一线城市一个月四五千打底,二三线城市可能两三千。
2. 课外活动:很多MBA项目会组织企业参访、行业论坛,甚至海外游学,这些活动虽然不强制,但想扩大朋友圈子的话,参加一次少说也得几千块。
3. 考试杂费:申请时的语言考试费、材料公证费,零零散散加起来也要大几千。
对比同类项目值不值?
横向对比的话,拉萨瓦纳大学的MBA学费和欧美院校动辄百万的MBA相比,确实便宜不少;但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同类项目比,比如菲律宾、马来西亚的一些高校(普遍15万-20万),价格又稍高一些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有些低价项目可能存在“水课多”、“师资不稳定”的问题,而拉萨瓦纳的教授团队大多有欧美名校背景,课程设置也更偏向实战案例教学。
奖学金和分期付款能缓解压力吗?
学校官网明确提到有针对优秀申请者的奖学金政策,额度从10%到30%不等。如果工作背景亮眼或者学术成绩突出,完全可以试试申请。另外,学费支持分期支付,一般分3-4期缴清,这对上班族来说压力会小很多。
掏这个钱到底值不值?
这个问题因人而异。如果你现在处于职业瓶颈期,急需通过MBA提升管理能力、拓宽行业资源,同时看中英语授课环境和国际认可的学位,那这笔投资是划算的。尤其是学校合作的校企资源和校友网络,很多毕业生反馈“同学里藏龙卧虎,互相介绍机会挺实在”。
但如果你单纯想“混个文凭”,或者目前经济压力较大,可能就要三思了。毕竟除了学费,两年时间的机会成本也不低——周末上课、熬夜赶作业是常态,工作和学习两头顾,没点毅力真扛不住。
对了说句实在话:教育投资从来不是“贵不贵”,而是“合不合适”。建议多找在读学生或毕业生聊聊,看看他们的真实体验,再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决定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