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MBA项目,被不少在职人士问爆了。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混了8年的老油条,今天我就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讲讲真实情况。
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就业数据。去年毕业的学员里,有32%进了投行券商,平均年薪直接飙到58万。我认识个做快消品的老哥,读完中欧MBA后跳槽去头部基金公司,底薪直接翻倍。但别光看钱多,人家课程强度真不是闹着玩的。每周40小时上课加小组作业,我那个读过的朋友说,最狠的时候三天只睡了10小时。
上课模式跟普通MBA不太一样。他们搞了个"实景商战",去年带学员去杭州直播基地,真刀真枪帮商家策划带货方案。有个小组愣是把滞销的茶叶卖出了50万销售额,这种实战经验确实比纸上谈兵强。
校友资源这块我要重点说。中欧的校友会不是吃素的,光是长三角地区就有2000+会员。上次参加他们的行业交流会,现场直接碰到三家上市公司HRD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这个圈子特别看重真本事,想混脸熟的可不好待。
费用方面确实肉疼。两年下来学费加生活费得60万打底,但有个冷知识,表现优异的学员能拿到企业赞助。去年就有科技公司提前锁定5个毕业生,每人赞助了20万学费。
要说适不适合你,得看三点,一是现有工作遇到晋升瓶颈,二是想转行到金融/咨询,三是能承受高强度学习。如果只是跟风读个文凭,劝你还是省下这笔钱。
中欧大学MBA学费贵吗?真实开销清单
一、学费,明码标价,分阶段交
中欧MBA 2024年的学费是45.8万人民币(以官网最新信息为准)。这个价格包含课程费、教材费,以及部分国际模块的基础费用。不过要注意,学费分两次交,第一学期开学前交50%,第二学期开始前交剩下的50%。
相比国内其他一线MBA项目(比如清北复交的30万-40万),中欧的学费确实高出一截,但和欧美同级别商学院(如INSEAD、伦敦商学院等动辄60万+)比起来,反而显得“亲民”。
二、住宿费,校内校外差别大
中欧主校区在上海浦东,宿舍分为单人间和双人间。以2023年为例,
校内宿舍,每月2500-4000元,水电费另算;
校外租房,附近金桥、张江板块的一居室,月租5000元起步,合租的话人均3000元左右。
建议第一年优先申请校内宿舍,不仅省钱,还能蹭同学之间的深夜讨论局,毕竟小组作业可是MBA的“必修课”。
三、生活费,上海的成本不忽悠
1. 吃饭,
食堂每餐20-30元,校外聚餐人均100元起步;
自己做饭的话,每月食材开销约1500元。
2. 交通,
地铁+打车,每月500元左右;
不少同学会买二手电动车,成本约2000元,毕业再转手。
3. 日常杂费,网费、手机话费、日用品,每月最少留出800元。
保守估计,生活费每月至少准备4000元,如果想偶尔看个展、喝杯精品咖啡,还得再往上加。
四、隐形消费,这些钱省不了
国际模块,虽然学费包含基础费用,但去欧洲、美国交换时的额外餐饮、自由活动开销,至少预留2万-3万元;
工作,正装定制(3000元起)、行业社交活动(每次200-500元);
课外资源,部分商业数据库的使用权限、行业报告购买,年均2000元左右。
五、值不值?关键看你怎么算
单纯看数字,中欧MBA的开销确实不低,全部算下来两年至少需要65万-70万。但别忘了它的“隐藏福利”,
校友网络,毕业生进顶级咨询、投行的比例高,内推机会多;
教授资源,不少老师是哈佛、斯坦福背景,课堂上就能接触到最新商业案例;
企业合作,像麦肯锡、腾讯这类企业直接到校招人,省去海投简历的麻烦。
所以哈,贵不贵这事儿,得看你想用它换什么。如果冲着快速涨薪、转行到高薪领域,这钱可能两三年就回本;但如果只想混个文凭,那确实得掂量掂量钱包。
学姐提醒一句,很多同学会申请奖学金(中欧提供 merit-based 奖学金)或者企业赞助,申请前多留意官网信息,能省一点是一点!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