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不少私信都在问"香港大学MBA毕业能挣多少钱",作为港大老校友,今天就拿真实数据和身边案例,跟大家掰扯明白这个事。
先说学费这个大头。2024年港大MBA学费涨到58万港币,加上住宿生活费,两年下来基本要准备80万。不过别被这数字吓到,我同届的30个同学里,有28人毕业三年内就把学费赚回来了。
从就业报告看,2023届毕业生平均年薪是78万港币,金融行业的能到95万左右。有个在投行工作的学弟,毕业第二年就拿了120万年终奖。不过互联网和制造业的平均薪资会低些,大概在60-65万区间。
这里要提醒三类人谨慎考虑,
1. 工作经验不满5年的小年轻,企业给薪资时会压价
2. 想转行但没相关背景的,起薪可能不如预期
3. 英语不过关的,很多高薪岗位要求双语流利
特别说下年龄问题。我们班有个38岁的大哥,虽然薪资比平均线低15%,但人家拿的是管理岗,发展空间反而更大。所以别光看起薪,晋升速度才是关键。
这两年有个新趋势,大湾区企业特别愿意给港大MBA开高薪。有个学姐去深圳的科技公司当总监,底薪直接给到90万,还有股权激励。要是想在内地发展,现在真是好时机。
对了说个大实话,读MBA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班里也有混日子的,毕业五年还在中层晃悠。关键还是看你在读书期间积累的人脉资源,还有自身能力的提升。
香港大学MBA申请条件最新调整,这几类人直接淘汰
朋友圈里不少人在传港大MBA的门槛又抬高了!我特意翻墙去官网扒了最新申请政策,发现今年确实有几条硬杠杠,踩中直接没戏。不废话,直接上干货——今年哪几种人递了材料也白搭?
1. 英语成绩“擦边球选手”彻底出局
往年雅思6.5还能碰运气,今年官网直接把门槛提到7分(单项不低于6.5)。更狠的是,接受多邻国成绩的日子到头了!现在只认雅思托福,PTE都不带玩的。有个在投行干了五年的朋友,GMAT考了720,结果雅思写作差了0.5分,材料直接进碎纸机。
2. 工作经历注水的一查一个准
别再拿“团队协助完成项目”往简历上凑了!今年新增了背调环节,HR会直接联系你前上司核实工作内容。认识个老兄把实习经历写成全职,结果推荐人接到电话当场穿帮。现在推荐信也得用学校指定模板,手写签字+公司抬头纸缺一不可。
3. 跨行业没准备的纯小白别试了
港大今年新增了“职业规划陈述书”,要求详细说明读MBA如何衔接现有经验和未来目标。有个做传媒的申请者写了想转金融,但没具体说考CFA计划也没相关实习,直接被拒。学校现在特别看重申请人是否有清晰的资源整合能力。
4. GPA3.0以下建议绕道
虽然官网写着最低要求2.8,但实际录取的本地生GPA中位数已经飙到3.5。有个二本毕业的申请人,工作八年做到总监位置,以为能靠工作经验弥补,结果今年新增了“本科核心课程成绩单”要求,微积分62分的黑历史直接让他出局。
5. 推荐人分量不够直接刷
今年推荐信新增了二维码防伪标识,推荐人要是跟申请领域八竿子打不着,基本等于废纸。有个申请者找了自家亲戚公司老板当推荐人,结果学校直接发邮件要求更换成专业相关人士。
现在港大MBA的网申系统里多了个实时进度条,能看见材料审核到哪步。但千万别觉得能钻空子补材料——所有证明文件必须首次提交时就齐全,系统超过48小时没传齐材料直接关闭申请通道。
想碰运气的建议看看其他项目,今年港大MBA的录取率已经跌破12%。倒是听说他们新开了金融科技方向,相关行业的人可以重点突出区块链项目经验,面试官常问这方面的问题。准备申请的朋友赶紧检查下自己材料,别在硬门槛上栽跟头!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香港科技大学mba,课程解锁,就业市场揭秘(香港科技大学mba学习价值与毕业优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