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蒙纳士大学的MBA项目,很多职场人既心动又发怵。作为澳洲八大里最"接地气"的商学院,它的申请难度到底有多大?我特意扒了官网数据,还问了3个在读学员,发现这三个硬指标才是关键。
第一关卡在学术背景。别看官网上写着"本科毕业即可申请",实际录取的学生里80%都有荣誉学位或硕士前置学历。去年有个二本毕业的申请人,虽然GPA3.2达标,但说一千,道一万被调剂到了GD课程。建议双非院校的申请人,最好有5年以上管理岗经验来补短板。
第二关是工作经验的门道。官方要求2年经验,但真实情况是录取者平均工作年限4.7年。重点是他们特别看重行业匹配度,像IT从业者申请数字化转型方向明显占优。有个在四大做审计的申请人,硬是考了PMP证书才通过初审。
第三关语言成绩有玄机。虽然雅思6.5就能申,但实际授课中案例分析占比40%。我认识的Linda考了7分,开学第一个月还是得天天泡语言中心。建议准备些商科专业词汇,比如SWOT分析、波特五力这些概念要能用英文脱口而出。
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,别被23%的录取率吓到。其实达到基本线后,面试表现才是决胜局。去年有位申请人GMAT才600分,但现场用全英文拆解了特斯拉的营销策略,直接拿到conditional offer。建议多准备些企业实操案例,比死磕分数管用得多。
要是这三点都达标,也别急着交申请费。蒙纳士的课程强度在澳洲是出了名的,有个在读生说他们小组每周要处理3个真实企业案例。不过熬出来的毕业生起薪确实可观,去年平均年薪折合人民币62万,比入学前涨了40%左右。
蒙纳士MBA挂科率真实数据曝光
一、蒙纳士MBA到底难不难?
废话不多说,难,但难的有道理。根据近几年学生公开的课程反馈,蒙纳士MBA的挂科率在10%-15%左右。这个数字乍一听不算太高,但实际体验过的同学都知道,课程强度确实不小。尤其是核心课,比如战略管理和财务分析,挂科人数明显比其他科目多。
不过,挂科率高低也分人群。本地学生和国际生的通过率差距比较大。本地生通常有更多时间适应节奏,而国际生一边要过语言关,一边还要应付高强度作业,压力会更大。
二、挂科背后的原因
为什么明明录取门槛不低,还是有人挂科?从学生访谈里能个人觉得出几个关键点,
1. 考试不划重点
蒙纳士的考试风格和国内大学完全不同。教授很少直接考书本概念,而是给案例让你分析。比如市场课可能直接甩过来一家澳洲本土企业的财报,让你现场写推广方案。临时抱佛脚的同学很容易懵。
2. 小组作业拖后腿
几乎每门课都有小组项目,占总分的30%以上。遇上划水的队友,或者组内沟通不畅,分分钟拉低整体分数。有学生吐槽,“明明自己熬夜改了三版方案,结果因为队友汇报超时,整个组被扣分。”
3. 时间管理翻车
MBA课程安排非常紧凑。每周20小时上课,加上作业、社交活动,很多在职读书的同学根本扛不住。有人为了赶Due连续通宵,结果考试当天状态全无。
三、怎么才能不掉队?
看到这儿先别慌,挂科率高不代表没解法。几个实用建议给打算读蒙纳士MBA的同学,
课前预习不能省
开学前学校会发推荐书单,比如《商业分析实战攻略》这类工具书。提前翻一翻,上课时能更快跟上教授节奏。
抱紧学长学姐大腿
老生手里往往有历年考试题型整理,甚至某位教授的出题偏好。脸书群组里经常有人转手笔记,一杯咖啡钱能省下几十小时查资料的时间。
活用学校资源
蒙纳士的学术辅导中心(Academic Support)是隐藏法宝。写论文前可以约导师改框架,做Pre前能去语音室练演讲。这些服务都包含在学费里,不用白不用。
说一千,道一万说句实在话,挂科率只是个参考数字。有人觉得蒙纳士MBA难如登天,也有人边带娃边读书照样拿Distinction(优秀毕业)。关键还是看你自己怎么规划时间,怎么把学校给的资源用到位。
(本文数据来源,蒙纳士大学官网公开报告、2022-2023年学生课程评价及社交媒体讨论整理)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