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师范大学MBA的课程情况,特别是上班族关心的"值不值得读""课业压力大不大"。作为去年刚毕业的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真实体验。
先说说课程设置,总共12门必修课分成三个模块。最硬核的是财务模块,光《管理会计》一门课就要做6个企业案例分析,我们小组当时熬夜改报表改到凌晨是常事。但老师会手把手教你怎么从财务报表里看出企业经营问题,现在我做项目评估确实顺手多了。
比较有意思的是文创管理课,师大在这方面有独家资源。去年我们全班去华山文创园做实地调研,还跟诚品书店的运营总监开了座谈会。这种把课堂搬进企业的教学方式,对在职生特别友好——既能积累人脉,又能直接接触实战案例。
重点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三个问题:
1. 时间安排:必修课集中在周五晚+周六全天,暑假有2周集中授课。建议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的要慎重,我有同学从新竹过来上课,后来实在扛不住改成线上旁听了
2. 费用明细:2024年最新学费是每学分3200台币,必修课总共36学分。加上教材费、研讨活动费,完整读下来大概要15-18万,别忘了算上每周通勤或外食的开销
3. 适合人群:亲测这三类人读最有优势——文创产业从业者(有专门的文化政策课程)、教育行业管理者(师大本身的教育资源)、想转行做企划的理工科背景人士(系统学习商业思维)
给准备报考的朋友三个忠告:第一要提前练好Excel,所有课程都要做数据分析;第二建议选修课优先选林教授的"文创品牌塑造",能接触到很多参展资源;第三毕业论文最好选企业诊断类型,我们这届有3个同学的报告直接被合作企业采用。
国立台湾师范大学MBA毕业论文通过率调查
通过率到底高不高?
根据校方近三年公布的数据,MBA毕业论文的总体通过率保持在85%-90%之间。这个数字乍一听挺高,但要注意,所谓的“通过”指的是论文内容符合学术规范、逻辑清晰且答辩表现合格。换句话说,不是随便写写就能过关,但学校也不会刻意“卡人”。
有毕业的学长姐提到,论文能不能过,关键看两点:选题是否贴合实际,以及数据有没有说服力。比如研究企业案例的论文,如果能拿到真实的一手资料,或者结合本地产业现状分析,导师通常会更认可。
为什么有人一次过,有人反复改?
虽然整体通过率不错,但总有小部分同学需要修改2-3次才能达标。从学生反馈来看,常见的问题包括:
1. 文献引用不规范:有的直接照搬网络资料,没注明出处;
2. 研究方法太笼统:比如只用问卷调查却没说清楚样本选择标准;
3. 结论缺乏针对性:分析了一大堆数据,对了没提出具体建议。
一位担任过答辩评委的老师私下说:“我们最怕看到学生把论文当报告写,学术论文要有问题意识,哪怕题目小一点,但得挖得深。”
学校提供了哪些“助攻”?
想顺利过关,光靠学生自己努力还不够。台师大MBA项目在这块儿确实下了功夫:
导师双选制:学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选导师,比如擅长营销分析的、财务模型的,匹配度高了,沟通效率也更高;
论文工作坊:每学期安排4-6次集中辅导,教你怎么找文献、用统计软件;
预答辩机制:正式答辩前先模拟一遍,老师和同学会当场提修改意见。
有同学开玩笑说:“只要你按时参加这些活动,导师想放水都没理由——毕竟每个环节都有人盯着进度。”
“上岸人”的实用建议
说一千,道一万分享几条在读生的经验:
早点定题:别拖到说一千,道一万一学期,开题报告通过后立刻动手找资料;
多跑办公室:导师不会主动追着你问进度,但你去请教,他们绝对愿意帮忙;
格式检查用工具:学校官网有排版模板,用Word的“样式”功能一键调整,省得反复返工。
话说回来,写论文这事就像跑马拉松,前期准备越充分,后期越轻松。台师大的资源摆在那儿,能不能用好,就看自己愿不愿意花心思了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台湾大学mba解析,升职捷径(台湾大学mba学费情报,热门必修课)
国立台湾师范大学MBA全面解析窥探专业优势,申请秘籍,费用考量及必修课程一览
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MBA留学最新选择,申请全攻略,费用揭晓,必修课曝光,学术资讯一网打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