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(SOAS)的MBA课程,一姐妹我可有话要说。去年带过两个学生,一个在"战略管理"课上栽了跟头,另一个差点在"跨文化谈判"挂科重修。今天咱们就掏心窝子聊聊,这门号称"商界外交官摇篮"的MBA到底要学啥硬核课程。
先说最要命的5门必修课:
1. 区域经济实务分析:每周要啃3个国家的经济报告,我那学生小王光整理东南亚数据就熬了三个通宵。记住!教授特爱考缅甸的货币政策,去年期末出了15分大题。
2. 非西方管理思维:这门课颠覆传统商科思维,得把《孙子兵法》和现代管理理论结合起来写论文。重点看印度、中东的商业案例,考试经常出情景分析题。
3. 可持续商业战略:别被名字骗了,这门课要算碳排放配额、设计扶贫方案。去年小组作业要求给非洲咖啡农设计盈利模式,占总分40%。
4. 地缘政治风险评估:上课像听国际新闻联播,要熟记30个国际组织的运作机制。考试必考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的风险评估,建议多关注东南亚政局变动。
5. 跨文化领导力:这门课最玄乎,上课要角色扮演各国商人谈判。记住阿拉伯客户周四下午不办公,印度伙伴的"yes"可能只是客气话。
“上岸人”的血泪经验:千万别在选修课贪多!有个学员同时选了"伊斯兰金融"和"非洲市场开发",结果两门课都要研究尼日利亚的银行系统,差点论文撞题。建议搭配着选,比如"数字营销"配"发展经济学",知识能串起来用。
说到毕业率,去年全日制班32人里有3个延毕,都是栽在必修课的补考。教授们特别看重课堂发言质量,有个诀窍:每次讨论先引用课程指定读物里的观点,再结合3个月的时事新闻,保准能拿高分。
伦敦大学亚非学院MBA申请,这三类人最不建议读
说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(SOAS)的MBA,不少冲着“英国名校”“区域研究强校”名头的人容易上头。但实话实说,这个项目真不是人人都能“闭眼冲”——尤其是下面这三类人,建议先冷静下来看完这篇再决定。
第一类:只想混学历的“镀金党”
亚非学院的MBA和其他商学院最大的区别,就是课程里掺着大量亚非拉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内容。上课得研究尼日利亚的石油政策、分析东南亚的宗教冲突,连小组作业都可能要讨论中东的贸易壁垒。要是你只想着“水个文凭”,对这些区域议题压根不感兴趣,光是每周上百页的区域案例材料都能把人逼疯。更别说课堂上动不动就让你用非洲某国的视角做商业决策,没点真兴趣真撑不下来。
第二类:急着回本儿的“算账党”
这项目学费加生活费两年下来少说50万人民币,但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组织、非营利机构或者跨国公司的亚非业务部门。要是你指着毕业立刻进投行拿高薪,趁早换个目标——学校Career Service推的岗位起薪普遍在3-5万英镑,和LBS、帝国理工的MBA薪资根本不在一个量级。去年就有个老哥吐槽,说同学里好几个进了联合国下属机构,工资还没国内大厂程序员高,想靠工资快速回本的基本都后悔了。
第三类:死磕国内的“本地党”
亚非学院的强项是培养“跨区域人才”,校友资源集中在非洲、中东、东南亚这些地方。想靠这个MBA在国内金融圈或互联网大厂混,真不如去刷个国内985的EMBA管用。认识个深圳的创业者,读完发现想对接的政府资源一个没捞着,反倒被拉去参加了一堆中非经贸论坛。要是你的人脉和发展重心全在国内,这个项目能给的助力可能还没你想象的三分之一多。
说到底,这个MBA最适合的是那些真想扎根亚非市场的人——比如家里做外贸生意的二代,或者在外交系统需要镀金的公务员。普通上班族要是没想清楚未来十年要不要和亚非国家打交道,这钱还真不如省下来干点别的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