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MBA到底有多难考?"作为去年刚毕业的“老江湖”,给大家说点掏心窝的大实话。
先说个冷知识,这个项目每年全球申请超800人,但实际注册的不到80人。注意是注册人数,还不是最终毕业人数!他们官网上那个"30%毕业率"的传闻是真的,我班上就有3个德国本地同学中途转专业了。
关键难点在三个方面,
1. 语言关要命,虽然写着雅思6.5就能申请,但上课全德语教学。有个中国同学雅思考了7分,结果第一学期听课像听天书,教授方言重的能把标准德语说成"方言PLUS版"
2. 课程设置变态,周三下午5点的企业参访,周五早上8点的案例研讨,周末还要赶小组作业。最要命的是有个"企业诊断"必修课,要求48小时内给真实企业出解决方案,我亲眼见过有同学在实验室通宵做PPT
3. 毕业门槛惊人,论文必须用德语写,还要有企业落地案例。我导师曾把某同学的论文打回重写了7次,理由竟然是"参考文献里2018年的数据太老了"
但别被吓到,掌握三个诀窍就能弯道超车,
提前半年练专业德语,特别是机械、化工领域的术语
开学第一个月就要锁定企业资源,很多本地公司愿意提供实践机会
抱紧学长学姐大腿,他们的考试重点比教授划的靠谱10倍
现在回头看,虽然过程确实虐,但熬过来的都值了。我们那届毕业的23个中国学生,19个进了德企总部,剩下4个自己创业的也拿到了政府补贴。
德国读研必看,最容易挂科的5个专业
1. 机械工程(Maschinenbau),“挂科率天花板”
机械工程常年霸占德国高校挂科率榜首,江湖人称“劝退三连专业”。
课程硬核,从材料力学到热动力学,全是数学和物理的混合双打。考试题目经常出现“教授觉得你会,但你觉得超纲”的情况。
实验报告地狱,每周交30页实验报告是常态,数据误差超过1%直接重做,熬夜改报告比蹦迪还频繁。
考试玄学,笔试+口试双重暴击。尤其是口试,教授一个问题能挖到本科大一的知识点,心理素质差的当场卡壳。
“老江湖”吐槽,“机械工程毕业证不是考出来的,是熬出来的。”
2. 电气工程(Elektrotechnik),挂科界的“扫地僧”
别被“工业4.0”的光环骗了,电气工程的挂科率稳居前三。
抽象到怀疑智商,电磁场理论、高频技术这些课,教授讲得眉飞色舞,学生听得云里雾里。有同学自嘲,“上课像听天书,考试像开天眼。”
实践课要命,搭电路板一坐就是8小时,手抖焊错一个点,整个模块直接报废。教授还爱搞突然袭击,“下周一交项目原型机。”
教授杀手锏,挂科率高的教授会被学生私下拉黑,但选课系统可不会告诉你谁是“灭霸”。
3. 医学(Medizin),想毕业?先熬过“十年抗战”
德国医学含金量高,但毕业难度堪称“地狱级”。
Staatsexam(国考)劝退,6年制课程,对了国考覆盖从解剖学到药理学所有内容。慕尼黑大学某届第一次国考通过率不到50%。
实操压力大,在医院实习时,凌晨3点被叫去跟手术是家常便饭,还得抽空背病理学名词。
德语要求变态,不仅要听懂教授的巴伐利亚方言,还要会写拉丁文药名,非母语者直接难度翻倍。
4. 法律(Jura),背法条背到“头秃”
德国法律专业没有“划水”二字,只有“背不完”和“考不过”。
案例分析法,一个案例涉及10部法典,考试写20页分析是标配。教授批卷时,“你引用的是1990年的判例?早废止了!”
口试修罗场,面对三个教授的连环追问,答错一个法律术语可能直接挂科。有学长考完口试后说,“感觉像被法官集体审讯。”
两次国考定生死,第一次国考不过?重考机会只有一次,再挂就得换专业。
5. 物理学(Physik),学霸也扛不住的“理论黑洞”
物理专业属于“入门靠兴趣,毕业靠奇迹”。
数学碾压,量子力学要用偏微分方程,固体物理得玩转张量计算,数学系同学看了都摇头。
实验玄学,测不准数据是常态,但教授会说,“实验误差不能超过0.5%,否则结论无效。”
毕业率低到离谱,有的学校理论物理方向毕业率只有30%,退学的人比坚持下来的还多。
给准留学生的真心话
德国高校“宽进严出”真不是吓唬人。选这些专业前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,
1. 能不能接受一周60小时学习?
2. 敢不敢面对40%的挂科率?
3. 有没有铁打的身体和心理素质?
如果答案都是“Yes”,恭喜你——至少挂科时不会哭得太惨。如果犹豫了,赶紧去查查其他专业,毕竟在德国转专业可比补考容易多了!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mba优势,学生背景、显著优点、就业前景(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mba的优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