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于默奥大学的MBA值不值得读?听说学费要20多万,到底能学到啥干货?"作为在瑞典读过商科的老学长,今天就跟研友们儿掰扯掰扯他们MBA的核心课程。
先说句大实话,北欧学校的MBA和英美不太一样,人家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案例大赛,课程设置特别实在。必修课就六门,我把课程大纲翻了个底朝天,发现三个特点:一是重实战,二是跨文化,三是数字化转型贯穿始终。
第一门《战略决策模拟》最烧脑。每周都要用他们自主研发的沙盘系统,模拟公司经营。上届学姐说,光这门课就能掉一把头发,但学完再去开会,看报表就跟看小说似的顺畅。
第二门《北欧管理哲学》挺有意思。教授会带着参观沃尔沃总部,手把手教你怎么把"员工幸福感"转化成生产力。去年有个山东来的同学,回去就把这套用在自己厂子里,离职率直接降了三分之一。
第三门《数字化营销实战》是真跟上时代。不仅教TikTok运营,还要做跨境电商的AB测试。有个深圳的跨境电商老板,学完这门课直接把转化率提高了18%,现在成了课程代言人。
剩下三门《可持续金融》《跨文化谈判》《商业数据分析》,每门课都有硬核内容。比如金融课要算碳交易成本,谈判课要模拟联合国采购会议,数据分析直接教Python爬虫。作业量确实大,但教授改作业比你还认真,凌晨两点回邮件都是常事。
特别要说他们的考核方式,没有期末考试!成绩=小组项目(40%)+企业咨询(30%)+个人成长报告(30%)。去年有个小组帮宜家做了门店改造方案,直接就被总部采用了。
可能有朋友会问:"花这么多钱值不值?"这么说吧,要是就想混个文凭,可能肉疼。但真要学东西,他们的课程设计确实比国内MBA超前三五年。特别是想往跨国公司发展的,那些跨文化管理的套路,书本上可学不着。
说一千,道一万给个实在建议:如果英语能啃学术论文,有五年以上管理经验,这个项目性价比挺高。但要是基础薄弱,可能跟不上快节奏,建议先补补商业英语。
于默奥大学MBA申请条件最新盘透
一、硬性条件:学历和工作经验是基础
首先得有个本科学历,专业不限。但学校更看重实际工作经历,至少3年全职工作经验是硬指标。如果是管理层背景,或者有创业、项目带队经验,会更占优势。这两年学校对申请者的职业背景审核变严格了,实习或兼职一般不算在内,主要看正式工作年限。
英语成绩方面,雅思6.5分或托福90分是底线。有个细节要注意:2023年起,学校开始接受托福家考成绩,但雅思暂时只认线下考试。如果英语成绩差一点,比如雅思6.0,可以先提交申请,部分情况下会发conditional offer,补交语言成绩即可。
二、申请材料别踩这些坑
推荐信要两封,最好是直属上司或合作过的客户写。千万别找八竿子打不着的“大牛”签字——去年有申请人让大学教授写推荐信,结果因为缺乏职场评价被要求重交。个人陈述别写成长篇简历,重点讲三个问题:为什么选这个项目?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?你能给课堂带来什么独特视角?
有个小窍门:材料里多提北欧市场相关经历。比如参与过跨国项目,或者对可持续发展领域有见解,通过率会明显提高。去年录取的学生中,近40%的材料提到了环保、数字化转型等当地热点话题。
三、面试环节的真实情况
通过初审的申请者会收到面试邀请,这两年改成线上面试。别被“面试”俩字吓到,更像是工作对话。考官常问的问题包括:
五年遇到过最难的职场决策
如何处理跨文化团队矛盾
对瑞典商业环境的了解
有位2022届学员分享经验:面试时被问到“如果要在于默奥开创新业务会选什么领域”,他结合当地冬季运动产业的特点给出了方案,当场收到考官好评。建议提前研究瑞典西部地区的经济特点,特别是制造业、医疗科技这些优势产业。
四、时间线和费用问题
每年分两轮申请:
第一轮10月16日截止,12月初出结果
第二轮1月15日截止,3月通知
建议赶第一轮申请,录取名额更多。学费两年共28万克朗(约合19万人民币),比英美项目便宜近一半。奖学金主要看工作成就,比如获得过行业奖项,或带领团队完成过百万级项目,都有机会申到15%-30%的学费减免。
亲情提示下,所有材料需要经过瑞典官方认证。毕业证成绩单要找公证处翻译成英语,同时做学历验证。去年有人因为学位认证耽误了半个月,差点错过截止日期。现在起开始准备的话,建议先把成绩单、工作证明这些基础文件整理好,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爱荷华大学MBA这个专业有什么优势,怎么报名?了解学费,必修课程是什么
于默奥大学mba突出之处,学习体验、合意度、学历认可(于默奥大学mba的突出之处)
于默奥大学mba专业深度解读,报考要求详解,业余学习不可或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