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师,威斯敏斯特大学MBA毕业到底能挣多少钱?"今天咱们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,结合真实校友案例,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说清楚。
先说说基本情况。威斯敏斯特MBA全日制项目15个月,学费3万英镑左右(约27万人民币),在伦敦市中心上课。这个项目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——挨着金融城,很多大公司的target school。但要注意,毕业年薪这事真不能一概而论,关键看三个关键点:
第一看行业。去年毕业的校友里:
进投行的平均起薪£65k(约58万)
咨询公司£55k左右(约49万)
科技公司给到£48k(约43万)
传统制造业反而偏低,大概£40k(约36万)
第二看工作经验。有个特别明显的规律:入学前工作满5年的,毕业平均薪资比工作2-3年的高出30%。比如去年有个在华为干了6年的老哥,毕业后跳槽到沃达丰,直接从原来40万年薪涨到65万。
第三看工作地点。留在伦敦的比回国的平均薪资高40%。不过要注意生活成本,伦敦单间月租就要£1200起步(约1.1万)。有个学姐算过账:税前£5万的年薪,到手其实不到£3.5万,房租就去掉三分之一。
那到底值不值得读?我的建议是:如果你已经有3年以上管理经验,特别是想往国际业务发展的,这个MBA确实能打开局面。但应届生要慎重,去年有个本科毕业直接读MBA的小伙子,现在还在投行做分析师,年薪£42k,和本科毕业生差别不大。
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:"听说有人毕业就拿百万年薪?"这种情况确实有,但都是特例。比如去年有个校友,读MBA期间创业做跨境电商,毕业时公司估值已经过亿。不过这种案例就像中彩票,咱们普通人还是看普遍情况靠谱。
学姐提醒大家,别光盯着薪资数字。这个MBA最大的隐形福利其实是校友网络,光是在伦敦金融城,每栋写字楼都能找到威敏的校友。去年帮学生内推岗位时,有6成机会是通过校友牵线搭桥的。
工作三年后再读MBA,薪资涨幅有多大?
在职场社群里总看见有人问:"工作三年去读个MBA,回来工资能涨多少?"说实话,这个问题就像问"吃多少碗饭能长胖"——关键得看你怎么吃,吃什么,吃完后怎么锻炼。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。
先看组实在数据:去年某985高校就业报告显示,全日制MBA毕业生入职首年平均月薪比入学前涨了76%。但隔壁双非院校的涨幅只有32%。这差距比奶茶店的珍珠和椰果差价还大。
不同行业差别能有多大?
在互联网大厂干运营的老王,读完长江商学院回来,底薪直接翻倍。但做传统制造业的小李,虽然也涨了30%,算上两年脱产读书少赚的钱,反而有点亏。说白了,MBA就像火锅底料——涮毛肚能提鲜,煮青菜可能齁咸。
三个关键关键点决定涨薪幅度
第一看圈子:某券商朋友读MBA时认识了私募大佬,毕业直接跳槽,薪资从40万涨到80万。这涨幅可不是课堂上教的,是茶歇时聊出来的。
第二看平台:清北复交的MBA招聘会上,有些岗位写着"仅限本校MBA"。这就好比超市会员专享价,没这张卡连价签都看不到。
第三看时机:2015年前读MBA的前辈们,赶上了地产金融黄金期。现在入场的同学,可能要往智能制造、新能源方向使劲。
算笔经济账:投入产出划得来吗?
假设读全日制MBA:
学费+生活费:35万起步
两年少赚工资:约40万
毕业后月薪涨1万:两年多赚24万
这还没算晋升机会和人脉资源。就像买股票,有人赚得盆满钵满,有人被套牢。遇到个做跨境电商的女生,读MBA时认识了不少物流公司高层,现在自己单干,收入是原来的五倍。
到底值不值得读?
建议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
现在的工作是不是遇到玻璃天花板了?
未来想去的岗位是不是明确要求MBA学历?
能不能保证每天三小时高强度学习?
认识个做技术的朋友,本来想通过MBA转管理岗,结果发现公司更看重项目经验,说一千,道一万白花了二十万学费。但另个做市场的朋友,读完MBA后跳槽到外企,工资涨了不说,出差都改住五星级酒店了。
说一千,道一万说句实在话:MBA既不是点金石也不是后悔药。见过太多人指望一张文凭改变命运,结果只是换了件更贵的西装继续迷茫。关键还得看自己肚子里有没有真本事,能不能把课堂上的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业绩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