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香港城市大学MBA到底有没有含金量?"作为在港校圈混了8年的老司机,今天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,给大家掰扯清楚这件事。不整虚的,咱们直接上干货!
先看硬指标:2023年QS全球大学排名中,城大冲到了第54位,比国内不少985都靠前。重点看商学院,人家可是手握AACSB+EQUIS+AMBA三重认证,全球有这个"大满贯"的商学院不到1%。再说个冷知识:他们家的EMBA项目,连续7年稳居《金融时报》全球前20强。
课程设置比你想的更接地气。举个真实例子:去年毕业的小王,在深圳某科技公司当产品经理。他说最实用的不是高大上的战略课,反而是那门《大湾区商业实务》。课上直接把学生拉到前海、横琴实地考察,还安排深圳创业者现场教学,这种"沉浸式学习"可不是每个MBA都有的。
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钱袋子问题。2023届毕业生平均年薪38万港币,中位数也有32万。注意这是包含本地生和内地生的数据!有个北京姑娘特别有意思,她原本在国企拿25万年薪,读完MBA跳槽到香港某投行,现在base salary直接翻倍,还不算年终奖。
师资方面真的藏龙卧虎。教战略管理的Prof.Lee是给港府做咨询的智囊团成员,教财务的那位更绝,以前在高盛干了15年。最让我意外的是,他们居然请到深圳某大厂HR总监来开《职场晋升课》,这种配置确实下血本了。
校友资源绝对被低估了。上周参加他们校友会,发现个规律:70%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发展,主要分布在金融、科技、咨询三大领域。现场认识个师兄,现在在腾讯做国际业务拓展,他说部门里5个管理层,3个都是城大MBA校友。
关于学习强度,这里要说大实话。全日制班周均课时28小时,在职班更夸张,周末两天从早9点排到晚8点。不过有个隐藏福利:可以跨院选课!认识个同学就跑去创意媒体学院蹭AR课程,后来靠这个技能跳槽到元宇宙公司。
申请难度方面,今年最新数据:录取率37%,平均工作年限4.2年。有个硬指标要注意:虽然官网写接受六级450分,但实际录取的学生中,85%都有雅思6.5或托福90+。建议想申请的朋友,语言成绩千万别卡线。
对了说费用这个敏感话题。2024年学费涨到42万港币,加上生活费两年差不多要60万。但有个数据很有意思:近三年选择分期付款的学生增加了40%,学校也新增了5种企业奖学金。有个在读生跟我算过账:他通过校招拿到某央企管培生offer,公司直接承诺报销70%学费。
个人觉得:
说到底,MBA值不值得读,关键看你能不能把学校的资源"榨干"。城大MBA最大的优势,就是背靠大湾区这个超级经济圈。有个新趋势: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在深圳前海创业,毕竟这里离香港40分钟地铁,政策又给力。
香港城市大学MBA申请条件及毕业难度全盘点
说到香港读商科,不少朋友会关注香港城市大学的MBA项目。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个项目的申请门槛和毕业到底啥情况,给有兴趣的同学指条明路子。
一、想申请?先把这几条硬杠杠搞清楚
1. 学历是敲门砖
全日制本科起步,自考或成教本科得看有没有学位证。海外学历的要先做认证,成绩单记得找学校盖红章。GPA别低于3.0(4分制),要是成绩单上有两门核心课挂过科,建议提前准备解释说明。
2. 工作经验不是走过场
官网上写3年工作经验,但实际录取的平均在5年左右。有个做外贸的朋友,专科学历但带着8年管理经验+雅思7分也申上了。这两年疫情后,有创业经历的特别吃香。
3. 语言关必须过
雅思6.5或托福79是底线,去年有个考了PTE58分(相当于雅思6.5)的也过了。要是本科是全英文授课的,记得让学校开授课语言证明,能省不少事。
4. GMAT不是必须但有惊喜
学校不强制要求,但680分以上的成绩能直接进优先名单。去年有个考了720分的申请者,3周就收到offer了。时间紧的话,可以先把其他材料交了,后面补交GMAT成绩。
二、准备材料别踩这些坑
推荐信要找直接领导或客户写,别光找教授。去年有个申请者让合作5年的客户写了推荐信,里面具体写了三个项目合作案例,比模板化的推荐信管用多了。
个人陈述要突出业务操盘能力,别光说"我勤奋好学"。有个做电商的申请者,详细写了怎么把团队从5人带到50人,营业额翻三倍的过程,反而比大厂背景的申请者更受青睐。
面试可能会问到行业趋势,提前准备两个近期行业案例。去年线上面试还增加了小组讨论环节,需要和陌生组员英文讨论商业案例。
三、课程安排比想象中实在
上课模式分全日制(12个月)和兼读制(24个月),周三晚上和周末上课是常态。核心课包括战略成本管理、跨境并购这些硬货,选修课有大数据营销、粤港澳政策专题这种接地气的内容。小组作业特别多,经常要和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,有个做制造业的同学说,和投行出身的组员搭档做案例,学到了不少财务分析的新角度。
四、毕业到底卡不卡人?
课程考核通常是考试+论文+小组展示三件套。考试题爱出实际案例分析,去年《商业决策》课的考题就是分析某奶茶品牌的扩张策略。论文要求1.5万字起步,但导师会带着从开题到答辩全程指导。有个学长研究社区团购模式,跟着导师跑了深圳6个社区做调研,对了论文还被推荐到行业论坛。
上课签到管得严,缺勤三次直接影响期末成绩。不过教授们挺愿意帮忙,晚上十点发邮件问问题也能收到回复。图书馆的行业数据库特别全,像彭博终端机这类资源随便用。
五、20万花得值不值?
现在学费涨到42万港币左右,但香港政府的免息贷款能覆盖大半。学校还和渣打、汇丰这些银行有合作贷款,年利率2%左右。奖学金主要看工作成就,有个做碳中和项目的申请者,靠着带团队减排30%的案例,直接拿了50%学费减免。
住学校宿舍每月大概4000港币,合租唐楼能压到3000以内。平时去中环听行业讲座特别方便,很多投行高管来讲课,结束后直接交换名片的情况挺常见。
六、“老江湖”的大实话
别指望混日子就能毕业,每周至少投入20小时学习。有个同学白天在铜锣湾上班,晚上赶去听课,地铁上还在改小组PPT。但毕业时手握学校提供的校友资源,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、去科技公司当高管的都有。有个学姐创业做跨境支付,直接拉了两个同班同学入伙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香港城市大学mba震撼来袭!教学质量无可挑衅,费用实用 (香港城市大学mba留学资讯)
香港科技大学mba,课程解锁,就业市场揭秘(香港科技大学mba学习价值与毕业优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