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同学在后台问我:"香港城市大学MBA官网入口到底藏哪儿了?"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掰扯清楚,顺带把2024年招生的关键信息都整理出来了,准备报名的可得拿小本本记好了。
一、官网入口正确打开方式
千万别直接在百度搜"香港城市大学MBA官网",前三个链接保准都是广告!正儿八经的入口是cityu.edu.hk,进去先点"Admissions",再选"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",说一千,道一万找到"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"。记不住的直接收藏这个路径,比记银行卡密码还重要。
二、2024年招生新变化
今年最大的变动是新增了早鸟奖学金,10月31日前交材料能减2万学费。报名材料里多了个"工作规划书",别写那些假大空的,要具体到未来三年想做到什么职位。英语成绩还是认雅思6.5或托福79,不过现在接受家考成绩了。
三、学费明细与支付方式
全程学费38万港币,分四次交。第一次是在收到offer后的14天内交留位费5万,千万别拖!支持银联卡和电汇,建议用银联实时到账,去年有人用电汇晚了三天,差点被取消资格。
四、常见踩坑点提醒
1. 推荐信必须用学校模板,自己准备的不认
2. 工作证明要显示具体岗位职责,光写"经理"俩字不好使
3. 视频面试别穿正装,去年有个哥们穿西装被说像卖保险的
4. 报名系统每周三维护,避开这个时间段提交材料
五、“懂行的人”的实用建议
建议早上8点蹲官网更新,系统这时候最流畅。准备材料时重点突出数据分析能力,三届录取的学员70%都有这方面经验。有个学姐偷偷告诉我,在个人陈述里提到"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"的,通过率会高很多。
香港城市大学MBA认可度怎么样?用人单位最看中这三点
提到香港的MBA项目,很多人会想到“国际视野”“金融中心”这些标签。而香港城市大学(CityU)的MBA,在本地和内地职场中的认可度到底如何?和不少企业HR、职场前辈聊过后发现,其实用人单位最关注的往往是这三点。
1. 校友资源:找工作时的“敲门砖”?
香港城市大学的MBA项目规模不算特别大,但校友网络在粤港澳大湾区相当活跃。尤其是金融、科技行业,不少中层管理者都毕业于这个项目。举个例子,深圳某外资投行的HR提到,他们团队里有3个项目经理都是城大MBA出身,平时内部推荐机会多,“校友之间互相帮一把”的现象很常见。
另外,城大和内地高校(比如清华、复旦)有合作项目,这些跨地区的校友资源,对想进入跨国企业或者开拓内地市场的人来说,是个隐形优势。
2. 课程“实战性”:企业不爱听理论,只关心能不能用
不少读过城大MBA的人反馈,课程设置“接地气”。比如供应链管理课会直接分析顺丰、DHL的案例;金融方向的课程甚至邀请过港交所高管来分享实操经验。一家制造业公司的招聘主管说:“我们面过几个城大MBA的候选人,他们对行业最新动态的了解明显更深入,比如RCEP(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)对物流成本的影响,能直接给出数据对比。”
说白了,企业招MBA不是来看文凭的,而是希望你能把学的东西快速用到业务里。城大课程里大量的本地化案例和企业参访,恰好满足了这一点。
3. 学校排名和认证:HR筛简历时的“硬指标”
虽然很多人吐槽排名不能代表一切,但现实是,HR在筛选海量简历时,QS排名、AACSB认证这些标签依然是快速判断的标准。香港城市大学在2023年Q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4,商科更是常年稳居亚洲前20。加上MBA项目有AACSB和AMBA双重认证,在简历关基本不会被“卡脖子”。
一位互联网大厂的招聘负责人透露:“像腾讯、阿里这类公司,每年会定向去港校招MBA。城大的学生简历通过率一直不错,尤其是市场营销和数字化转型方向的岗位。”
说一千,道一万说点实在的
香港城市大学MBA的性价比,在职场中主要体现在“区域认可度高”“课程对口性强”这两方面。如果未来计划在粤港澳发展,或者想借助香港跳板进入外企,这个项目确实能加分。但如果是冲着“全球顶尖名校”的光环去,可能还得再斟酌。
用人单位的态度很明确:不管哪个学校的MBA,最终还得看候选人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城大MBA的优势,恰恰是把“香港本土经验”和“内地市场结合”玩得比较透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纽约市立大学MBA招生计划怎么查看,网上报名有什么需要注意的?教学内容和硕士学位文凭怎么样?
香港城市大学mba震撼来袭!教学质量无可挑衅,费用实用 (香港城市大学mba留学资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