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伦敦大学城市学院MBA是不是特别难考?听说双非院校毕业的根本没机会?"作为帮300+学员做过留学规划的老顾问,今天用大白话给大家说点实在的。
先看官方数据,2023年该校MBA收到1862份申请,最终录取209人,录取率11.2%。其中985/211背景占68%,但有个重要趋势——近3年双非录取人数从19人增长到52人。这说明学校在逐步弱化"唯学历论",更看重工作经历。
三大核心门槛要特别注意,
1. 英语成绩,雅思7.0是硬指标,去年有37%申请者卡在写作小分6.5。建议考不出分的同学优先考虑PTE考试,出分快且接受拼分。
2. 工作履历,平均录取者工龄5.8年,管理岗占83%。但有个快递公司片区负责人凭3年晋升经历逆袭的案例,关键要突出业务增量数据。
3. 面试玄机,去年线上面试新增情景模拟环节,比如"如何用200英镑在24小时内创造最大收益"。重点考察商业思维而非标准答案。
备考建议分三步走,
提前18个月,开始攒项目经历,参与公司核心业务
提前6个月,准备推荐信时,找直属上司比找高管更有效
提前3个月,每天练30分钟口语,重点准备电梯演讲
真实案例,张同学,三本会计毕业,在四大工作4年。雅思考了3次才达标,但用自己主导的上市公司审计项目打动了招生官,今年3月已收到offer。
个人觉得,与其纠结学历背景,不如专注提升核心竞争力。今年申请系统10月1日开放,现在开始准备完全来得及。
伦敦大学MBA最新录取率曝光
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问伦敦大学MBA录取情况,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。根据校方最新数据,2023年MBA项目整体录取率维持在25%左右,比去年微涨3个百分点。别小看这几个点,背后藏着不少门道。
一、真实数据说话
今年申请人数突破4500大关,实际发放offer约1125份。有意思的是,国际生比例从往年的68%飙升至74%,光中国申请者就占了三成。招生办朋友私下透露,这两年学校在扩招和课程设置上做了调整,特别是增加了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实战模块,吸引了不少科技行业的申请人。
二、录取门槛没降反升
别看录取率微涨,实际筛选更严了,
1. 学术背景,非顶尖院校毕业的申请人,GPA至少得冲到3.5以上
2. 工作经验,平均4.2年工作经历,带过团队或有创业经历的明显吃香
3. 语言成绩,雅思7.5分已成标配,去年还有7分擦边过的,今年基本没戏
4. 附加条件,跨文化经历是隐形加分项,有海外交换或跨国项目经验的成功率高出15%
三、“懂行的人”的大实话
跟几位在读学员聊了聊,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现象,
本科学历普通的申请者,要是能在推荐信里突出"实操能力",比空谈理论管用
个人陈述千万别套模板,招生官现在专门培训过识别"流水线文书"
面试环节新增情景模拟题,比如当场设计商业方案,考的是临场应变真本事
四、不同背景的生存门道
体制内转型的,重点突出政策捋清和资源整合能力
技术岗转管理的,要把代码能力转化成商业思维来讲
家族企业继承人,需要展示现代管理理念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案例
现在官网申请系统里藏着个"隐形筛选器"——职业规划栏必须填写5年内的可量化目标。有申请人写了"成为行业领袖"直接被备注"缺乏具体规划",而写"3年内搭建跨境电商供应链"的反而通过初筛。
伦敦大学这两年明显在打造"实干派"校友圈,从更新的校友名录就能看出来,金融科技、绿色能源领域的新锐创业者占比越来越大。有个细节挺有意思,今年录取者中,有自媒体运营经验的申请人数量翻倍,看来学校也开始重视新型商业形态了。
关于大家关心的就业数据,2023届毕业生进入咨询和金融领域的比例从45%降到38%,反倒是选择创业和加入科技公司的人数涨了11个百分点。有个毕业生跟我吐槽,现在去伦敦金融城面试,HR开口就问"会不会用AI做行业分析",这和课程里新增的智能商业决策模块倒是挺对口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伦敦皇家霍洛威大学mba授课的阶段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考生的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