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管理学院班加罗尔分校(IIMB)的MBA项目,每年都有上千人挤破头想进,但对了录取的不过200人左右。这个号称"印度哈佛"的学校,到底难在哪?我采访了3位在读生,个人觉得出最要命的三个关卡。
第一关是文书筛选。不像国内只看成绩,IIMB要你写三篇小作文,职业规划得具体到未来5年每季度目标,个人成长故事要体现领导力,最难的是要解释为什么选择印度读书。有个申请失败的朋友说,"我写'对印度文化感兴趣'直接被拒,后来才知道要结合具体商业案例"。
第二关笔试CAT考试。这个号称全球最难的商科考试,120分钟要答完100道题。数学部分全是印度特有的逻辑题型,比如用梵文数字做数据分析。语言部分更夸张,考的不是日常英语,而是夹杂着印地语词汇的商业文书改错。
第三关现场答辩。面试官会突然切换成印度口音提问,有个通过的学生分享,"他们问'如果让你在孟买卖奶茶,怎么制定定价策略',这得懂当地贫民窟经济模式才能答上来"。更绝的是小组讨论环节,8个人里有6个印度本地学生,他们自带方言和手势交流,外籍考生经常插不上话。
建议真想考的同学,先搞到三年的真题集(官网不公布,但校友论坛有流出),再找个印度外教练口语。最重要的是职业规划别写空话,有位招生官透露,"我们最喜欢那种连实习公司门牌号都调查清楚的申请者"。
印度MBA毕业后就业真实情况
一、MBA毕业薪资,真有传说中那么高?
印度媒体动不动就报道“某某商学院毕业生年薪百万卢比”,听着确实唬人。但实际问过一圈才发现,这事儿得看学校档次。像印度管理学院(IIM)这种顶级名校,确实有学生能拿到折合人民币20万-30万的起薪(比如进投行、咨询公司),但普通商学院的毕业生,月薪可能就3万-5万卢比(约合人民币2500-4000元),甚至更低。
有个在孟买读MBA的朋友吐槽,“我们班一半人毕业半年还没找到工作,说一千,道一万去小公司做销售的、帮家里看店的都有。”所以哈,别光看媒体报道的“平均薪资”,那都是被顶尖学生拉高的。
二、名校和普通学校,差距比恒河还宽
印度人自己都说,“读MBA,只有进前20的学校才算数。”排名靠前的学校比如IIM、XLRI、ISB,企业校招直接进校园抢人,亚马逊、麦肯锡、塔塔集团这些大公司扎堆。但普通商学院呢?很多连像样的招聘会都办不起来,学生得自己满大街投简历,甚至托亲戚朋友介绍工作。
举个例子,印度管理学院艾哈迈达巴德分校(IIM-A)的毕业生,80%以上能在毕业前拿到offer,而一些地方私立商学院,就业率可能不到40%。
三、就业方向,IT和传统行业才是大头
很多人以为印度MBA都去搞金融、咨询了,其实不然。印度本土IT行业发达,像Infosys、Wipro这些公司每年招大量MBA毕业生做项目管理、运营岗位。另外,快消品(比如联合利华)、制造业(比如马恒达集团)也是主要雇主。
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,不少印度MBA会选择创业。尤其是家族有生意背景的学生,读完书干脆回家接手工厂或开新业务,毕竟在印度做老板比打工更“划算”。
四、找工作靠啥?成绩、关系、还是运气?
印度职场有个潜规则——“推荐制”(Referral)。很多公司招人时,优先考虑员工内部推荐的人选。所以如果你家亲戚在塔塔集团上班,哪怕你学校一般,也可能比名校生更容易进面试。
另外,语言能力和“能说会道”特别重要。印度企业面试喜欢考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,那些擅长演讲、逻辑清晰的学生,哪怕专业成绩中等,反而更容易拿到offer。
五、别忽略“文化特色”,种姓和地域影响
虽然印度法律禁止就业歧视,但实际操作中,高种姓学生更容易进入大公司管理层。比如某些传统行业巨头,高管团队清一色是婆罗门背景。企业招聘时也会隐性地偏向本地人——比如总部在孟买的公司,可能更愿意招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毕业生。
不过这几年情况也在变。一些国际大公司为了多样性,反而会特意招聘低种姓员工,政府也规定部分企业必须保留一定名额给弱势群体。
六、现实问题,加班狠、晋升慢
就算进了大公司,印度MBA们的日子也不轻松。本地企业流行“加班文化”,晚上9点办公室还灯火通明是常态。而且晋升速度比想象中慢,一个项目经理想升到区域总监,熬个七八年不算稀奇。
有位在班加罗尔做市场经理的MBA毕业生说,“工资看着不错,但算上通勤时间和加班,时薪可能还不如开Uber的司机。”
七、国际就业?难上加难
很多人冲着“国际化”去读MBA,但实际上,印度MBA文凭在欧美认可度有限。除非你是顶尖学校毕业,或者有跨国公司的工作经验,否则想直接去美国、欧洲找工作,难度堪比登天。倒是中东(比如迪拜、沙特)机会多一些,但竞争也很激烈。
不过,印度本土的外资企业倒是机会不少。比如三星印度分公司、小米印度团队,每年会招不少本地MBA做市场拓展。
八、读MBA到底值不值?
这事儿得看具体情况。如果你能进IIM或ISB这个级别的学校,学费虽然贵(两年大概15万-20万人民币),但投资回报率确实高。但如果是普通学校,尤其是那种连师资都凑不齐的“野鸡商学院”,不如把钱省下来做点小生意更实在。
对了说个冷知识,印度有些MBA课程会教学生怎么“摆地摊”,因为教授觉得“这才是印度草根经济的真相”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立命馆大学mba亮点,性价比、雇主满意、国际前景(立命馆大学mba的亮点)
立命馆大学mba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环节能够吸引不同的优秀人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