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必修课真相】港大MBA共12门核心课,其中有3门被学生私下称为"三座大山":
1. 商业决策模拟(课号MBAB5102):每周要处理200+数据变量,我们组曾连续三天熬到凌晨3点调试模型。上学期37人的班级,有4个小组因决策失误导致虚拟公司破产,全员被要求重修。
2. 亚太商业法律实务:教材是3本合计2800页的英文案例集,期末考试采用"盲抽案例+现场答辩"形式。去年有个金融圈大佬栽在这科,补考时被要求重新学习香港《公司条例》最新修订版。
3. 全球供应链实战:教授会随机指定某个跨国企业的真实数据,要求48小时内完成全链条优化方案。上个月某快消品牌突然更改供应商,导致我们班1/3的同学方案直接作废。
【生存攻略】通过血泪教训个人觉得出三条保命法则:
开学前务必购买Bloomberg终端账号(学校补贴后年费约8000港币),所有商业模拟课的数据源都来自这里
组建5-7人学习小组时,一定要包含会计、IT、法律三个背景的成员
每学期前两周去教务处拷贝近三年考试样题,某些课程的出题规律三年一轮回
【我强调一点】今年新实施的"双盲评分制"让挂科申诉成功率从45%暴跌至7%,上学期有同学因引用超过5年前的商业数据被判定学术不规范。建议所有作业都使用学校购买的Mintel数据库(市场价每年12万港币,学生账户免费)
香港大学MBA面试真题库(3月更新版)
一、港大MBA面试流程长啥样?
港大的面试一般分为个人问答和小组讨论两个环节,全程英文交流,总时长约30-40分钟。
个人问答:围绕你的背景、职业规划展开,问题直接但很考验临场反应。
小组讨论:5-6人一组,围绕一个商业案例或社会议题展开讨论,重点看你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。
划重点:别以为小组讨论只是“说得多就赢”,面试官更在意你能否推动讨论、尊重他人观点。有同学曾因为打断别人发言被扣分,这点千万注意!
二、高频真题库:这些问题你躲不过
1. 个人经历类
“用3分钟介绍一下你自己,重点说说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个行业?”
“你过去的工作中,哪件事让你最有成就感?具体是怎么做到的?”
“如果让你重新规划职业生涯,你会做出哪些改变?”
应对技巧:别背简历!面试官想听到具体的故事。比如谈到“成就感”,可以举个项目案例,说明你如何解决困难、带了什么结果(用数据说话更讨喜)。
2. 职业规划类
“读完MBA后,你打算如何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?”
“如果未来创业,你想进入哪个领域?为什么?”
“你觉得你的专业背景对MBA学习有什么帮助?”
“躲雷”提示:避免假大空的“我要当CEO”式回答。港大喜欢有清晰路径的人,比如:“短期希望进入某行业战略部,长期计划结合大数据做市场创新,而MBA的XX课程能帮我补足财务分析能力……”
3. 行业洞察类
“你如何看待当前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的冲击?”
“如果让你分析香港金融业的未来趋势,你会关注哪些方面?”
“关注了哪些商业新闻?有什么启发?”
准备方向:平时多刷《经济学人》《财新》等媒体,积累案例。比如聊金融趋势,可以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政策、绿色金融等热点,展现你的行业敏感度。
4. 压力测试类
“如果你的小组队友意见完全不一致,你会怎么处理?”
“如果这次面试失败,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?”
“你觉得自己哪方面最不符合MBA候选人的要求?”
心法:这类问题考的是情商。承认不足但别自我贬低,比如:“我有时过于追求细节,但正在学习通过时间管理平衡效率。”
三、小组讨论:做好这3点稳赢
1. 角色选择要灵活:不一定非要当Leader。如果你擅长数据分析,就主动承担“信息梳理”的角色;如果点子多,可以提出创新角度。
2. 框架比答案重要:港大案例题通常没有标准答案。讨论时先明确分析框架(比如SWOT、波特五力),再填充内容,逻辑清晰更容易拿高分。
3. 互动要有温度:多用“我觉得XX的观点很有道理,不过如果考虑……会不会更好?”这类表达,既尊重队友又展现批判思维。
四、“懂行的人”的实战建议
模拟面试不能少:找朋友或导师模拟真实场景,尤其注意英语表达的流畅度。有同学反馈,港大面试官会突然追问细节,比如“你刚才提到的数据来源是什么?”
行业动态要跟上:2024年面试中,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、Web3.0等话题出现频率明显增加,建议提前准备相关案例。
真诚比套路有用:港大看重申请者的个人特质。与其套用模板,不如真实表达你的思考,哪怕观点不完美,但有独到见解更容易让人记住。
说一千,道一万的小提醒:港大MBA面试官通常由教授和校友组成,提问风格较温和,但千万别掉以轻心。保持微笑、眼神交流,回答时多用“首先、其次”结构,让逻辑一目了然。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
香港科技大学mba,课程解锁,就业市场揭秘(香港科技大学mba学习价值与毕业优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