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学员私信问我:"老师,里昂商学院的MBA学费要五六十万,这个文凭到底值不值?"作为从业8年的留学顾问,今天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,带你看懂这个法国老牌商学院的真实含金量。
先看最硬核的排名数据:
排名机构 | 全球排名 | 法国本土排名 |
---|---|---|
QS商科排名 | TOP50 | 第3位 |
金融时报 | TOP22 | 第2位 |
经济学人 | TOP15 | 第1位 |
毕业年限 | 平均年薪 | 最高年薪案例 |
1年内 | 82万 | 某快消品总监160万 |
5年以上 | 200万+ | 创业校友年营收过亿 |
重点看他们的"校企双导师制":每个学生都有两位导师,一位是教授,另一位是LVMH、欧莱雅这类企业的在职高管。去年毕业的张同学跟我说,他的企业导师直接带他参与了香奈儿新品上市的全流程,这种实操机会可不是每个学校都能给的。
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薪资回报:
特别注意他们的校友网络:在全球有4.3万校友,光是亚太区就有18个校友分会。去年深圳校友会组织奢侈品行业沙龙,直接来了17个品牌的中国区负责人,这种资源可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。
对了给三个实在建议:
1. 35岁以上建议选EMBA项目,同学圈层更匹配
2. 想转行奢侈品的重点关注巴黎校区
3. 英语不好的慎选,全英文授课淘汰率超15%
相关延伸阅读:《全球十大奢侈品集团高管,毕业院校统计表》
全球十大奢侈品集团高管,毕业院校统计表
说到奢侈品集团的高管,很多人会想到他们穿梭在巴黎时装周、米兰秀场的光鲜形象。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这些掌管全球顶级品牌的大佬们,不少人都来自同一批“名校圈子”。他们的毕业院校不仅塑造了职业路径,甚至暗藏了奢侈品行业的隐形人脉网。
一、法国高商“承包”LVMH、开云两大巨头
法国作为奢侈品产业的发源地,本土商学院成了高管“摇篮”。LVMH集团CEO贝尔纳·阿尔诺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,而集团旗下多个品牌的总裁,如迪福斯(Dior)、纪梵希的高管,多来自巴黎高等商学院(HEC)和ESSEC商学院。开云集团CEO弗朗索瓦-亨利·皮诺同样毕业于HEC,其管理团队中近三分之一成员来自HEC和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。
法国高商的特点在于“实战型教育”——学生从硕士阶段就深度接触奢侈品管理、品牌并购等课程,甚至直接参与LVMH集团赞助的案例竞赛。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毕业前就摸清了行业门道。
二、意大利“设计名校”出身的传统派
意大利奢侈品高管更偏爱本土设计类院校。杰尼亚集团CEO吉尔多·杰尼亚毕业于博科尼大学(管理专业),但像阿玛尼设计总监这样的核心成员,多来自米兰理工大学或马兰戈尼学院。后者被称为“意大利时尚界黄埔军校”,课程涵盖面料研发、手工工艺,甚至百年工坊的传承技艺。
有趣的是,意大利高管中“家族继承者”比例较高,比如菲拉格慕家族第三代传人,虽拥有海外名校背景,但通常会回到博洛尼亚大学进修艺术史,以强化品牌文化基因。
三、美国常春藤盯上“奢侈品生意”
美国高管则走“商业精英”路线。雅诗兰黛集团CEO傅懿德毕业于哈佛商学院,拉夫劳伦CEO帕特里斯·卢韦来自沃顿商学院。他们擅长资本运作和全球化扩张——比如雅诗兰黛收购Tom Ford、拉夫劳伦拓展亚洲市场,背后都有清晰的财务模型支撑。
近年来,纽约大学、帕森斯设计学院等院校的“奢侈品营销”专业热度飙升,课程甚至邀请Tiffany前高管亲自授课。一位行业猎头透露:“美国背景的高管更擅长用数据讲故事,比如用社交媒体打开年轻市场。”
四、瑞士、英国院校的“低调派”
历峰集团(卡地亚、梵克雅宝母公司)的董事会成员中,有4人毕业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(IMD),该校以奢侈品供应链管理课程闻名。而英国方面,博柏利前CEO马可·戈贝蒂毕业于牛津大学,其战略转型计划(比如拥抱街头风)被评价为“带着学术派的严谨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少欧洲高管会选择“跨国混搭”——例如先在法国学设计,再到英国读MBA。这种复合背景让他们既能理解创意部门的天马行空,又能用商业逻辑说服董事会。
五、日本、中国院校开始冒头
亚洲院校虽未进入主流高管圈,但已有突围案例。资生堂集团CEO鱼谷雅彦毕业于东京大学,而中国设计师品牌上下(隶属爱马仕集团)的高管团队中,出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。一位行业观察者提到:“未来十年,亚洲市场的重要性可能催生更多本土背景的高管,尤其是熟悉电商和新兴消费心理的人才。”
从巴黎到纽约,从百年商学院到设计学院,这些院校不仅传授知识,更编织了一张覆盖品牌、资本、创意的行业网络。下次看到奢侈品财报上的亮眼数据时,或许可以多问一句:“这位高管,是哪个学校毕业的?”
推荐简章和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