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有人私信问我,"哥,听说国际硕士特别难毕业?" 这话我可听不下去了。去年我帮表弟申请了马来西亚某大学的硕士项目,他专科毕业5年,现在都准备答辩了。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,国际硕士的真实门槛到底在哪。
先说大家最担心的语言关。表弟英语就四级水平,但人家学校配了中文助教,教材带双语对照。上课教授讲英文,屏幕上实时出中文字幕。写论文用翻译软件初稿,导师还帮着改语法。现在很多东南亚、欧洲院校都这么操作,语言早不是硬门槛了。
再说学习强度。我对比过国内某985和泰国某校的课程表,发现国际硕士反而更灵活。表弟他们每周就3天有课,作业多是小组调研。有次他们组做市场分析,直接拿楼下奶茶店当案例,店主还来课堂当嘉宾。教授说,"学习就要解决真问题。"这种接地气的教学,比死磕书本管用多了。
毕业要求这块更要具体看学校。表弟他们毕业三选一,6万字论文、创业项目路演或者企业实习报告。他选了帮本地超市做数字化转型方案,带着方案去答辩,现场拿了三家企业的合作意向。导师当场表态,"这种能落地的研究,比纯理论更有价值。"
不过有几点真要留心,首先是选校别光看排名,有些QS前500的学校反而毕业率高。其次是中介套路,某机构推的"保录项目"要价28万,后来发现官网申请费才800马币。学姐提醒在职的朋友,尽量选寒暑假集中授课的项目,别影响工作。
说到底,国际硕士就像定制西装,关键要量体裁衣。我表弟当初要是听信"没雅思肯定不行"的传言,现在估计还在纠结要不要考研。他导师还推荐了菲律宾的博士项目,说是毕业更容易...
国际硕士认可度到底怎么样?
一、国际硕士到底是个啥?
国际硕士分两种,一种是正经出国读的,比如去英国、澳洲读一年制硕士;另一种是“不出国”的线上项目,或者国内合作办学的课程。不管是哪种,说一千,道一万拿的都是外方学校的学位证。这里的关键区别在于——你的学位能不能通过教育部留服中心的认证。能认证的,相当于官方给你背书,国内就业、考编基本没问题;不能认证的,那就纯属“自嗨”了。
二、找工作的时候单位认不认?
实话实说,认可度这事儿得看具体情况,
体制内单位,公务员、事业单位、国企一般要求留服认证,只要学校在教育部认可名单里,和国内硕士待遇基本一致。
私企和外企,大厂、跨国公司更看重学校排名和专业对口。比如你读个QS前100的英国硕士,HR可能比看到某些国内双非硕士还高兴。但如果是没听过的海外院校,可能会被质疑“水不水”。
小城市VS大城市,一线城市的企业对海外学历接受度高,甚至偏爱“海归”标签;三四线城市有些公司可能连“留服认证”是啥都不知道,这时候反而更认国内985/211。
三、国内承不承认?关键看这俩
1. 学校在不在教育部名单上
教育部涉外监管网每年都会更新认可的海外院校名单,报名前先去查一查。像菲律宾、东南亚某些“给钱就能上”的学校,很多早被除名了,读这种纯属浪费钱。
2. 能不能做留服认证
哪怕你读的是哈佛,如果全程没出国,或者合作办学项目没备案,留服认证照样办不下来。尤其是疫情期间的线上课程,现在政策收紧了,很多项目已经不能认证了。
四、国际硕士的优缺点
优点很明显,
时间短,国内硕士3年,国外1-2年就能毕业,适合着急拿文凭的人;
申请灵活,不少项目不卡本科专业,专科毕业有工作经验也能申;
扩大朋友圈子,同学里可能有企业高管、创业老板,资源整合机会多。
缺点也得拎得清,
费用高,英美澳的学费普遍15万起步,加上生活费,没30万打不住;
部分专业“含水量大”,尤其是管理类、教育类的“速成硕士”,课程设置确实比较虚;
部分单位有偏见,有些HR觉得一年制硕士学不到东西,不如国内“熬三年”的扎实。
五、哪些人适合读国际硕士?
1. 在职人士,不想辞职又想提升学历评职称的,选非全日制的合作办学项目;
2. 家里经济条件好,比如本科背景一般,愿意花几十万刷个名校学历的;
3. 有留学移民计划,先读个硕士当跳板,后续申请工签更方便;
4. 急需硕士学历,比如北上广深落户、孩子上学要学历加分,卡时间节点的。
学姐提醒一句,千万别信“包认证”“躺着毕业”的广告。现在留服中心查得严,但凡没出境记录、成绩单有问题的,随时可能认证失败。报名前一定上官网查政策,最好直接打电话给学校确认项目资质。
- 留学国际硕士招生梦想成真,全球五大国家国际硕士学费大比拼 06-12
- 国际硕士的报考没有补考 10-01
- 国际硕士2023年就读 04-12
- 国际博士想被录取难度系数 10-27
- 国际硕士的学习不会很难 11-05
- 国际硕士2023年在职读 04-18
- 国际硕士针对课程的学习认真应对 02-18
- 国际硕士适合没时间参加联考的人 11-08
- 国际硕士探秘解锁独特优势,深度剖析研究方向,面向你的国际硕士之路! 12-04
- 国际硕士能够拿到理想的毕业文凭 09-18